望夫石
佳人成古石,藓驳覆花黄。
犹有春山杏,枝枝似薄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美丽的女子已化作古老的石头,苔藓斑驳覆盖了花瓣的颜色。还有春天的山杏,每一枝都像淡淡的妆容。

去完善
释义
【注解】
1. 佳人:指美女。这里指化为石头的女子。
2. 藓驳覆花黄:藓驳,苔藓斑驳;花黄,指女子的脸色。这两句写佳人已变成石头,上面覆盖着斑驳的苔藓,如同她过去的妆容。
3. 犹有春山杏,枝枝似薄妆:这两句写尽管佳人已化为石头,但还有春天的山杏树,每一枝都像是她曾经的轻淡妆容。

去完善
赏析
《望夫石》刘方平
以“佳人成古石”开篇,直接勾勒出一位美丽女子化为石头的故事,彰显了爱情的伟大力量。而诗人以“藓驳覆花黄”描绘古石的苍老,并以此映衬“犹有春山杏,枝枝似薄妆”的美好画面。这首诗表达了对坚贞爱情以及生命力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望夫石》是唐代诗人刘方平的一首描绘古人爱情传奇的古诗。这首诗以浪漫的想象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一位女子对于丈夫离去的思念之情。下面是我为您编写的关于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
创作于唐代的刘方平的这首《望夫石》,反映了贞观盛世(公元627年-649年)的社会风貌。当时文人墨客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重视道德伦理和社会责任。然而,在这个时期,边塞战事不断,许多家庭被迫分离。刘方平在游历期间,听闻了许多感人的爱情故事,其中最令人感慨的便是望夫石的传说。
刘方平此时正是怀才不遇之际,他的朋友杜甫等人已崭露头角,而自己仍身处异乡,对人生道路充满迷茫。他借用望夫石的传说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将自身所处的时代氛围和自己的感慨融入诗中。这样一首描写古人爱情传奇的诗篇,既反映出时代的特征,又充分展示了诗人的个性,成为了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