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采莲曲

标题包含
采莲曲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周长安_9862
去完善

译文
夕阳在清江边沉下,楚国的美人儿歌声婉转曼妙。 从小就擅长采摘莲花,十五岁就开始驾驭波涛。
周长安_9862
去完善
释义
1. 荆歌:荆州地区的民歌,泛指地方民歌。 2. 艳楚腰:形容歌声美妙,使人联想到楚国美女的腰肢。 3. 从小惯:从小就习惯去采莲。 4. 即乘潮:乘着涨潮的时候去采莲。
周长安_9862
去完善
赏析
《采莲曲》刘方平: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少女们在水中采莲的情景。首句“落日清江里”,以落日的余晖为背景,为画面增添了一抹宁静和温馨的氛围。第二句“荆歌艳楚腰”则表现了采莲女子们的美丽身姿,她们的歌声如同楚国美女的腰肢一般迷人。第三句“采莲从小惯”暗示这些女孩子从小就练就了一身采莲的本领,而最后一句“十五即乘潮”则揭示了她们年纪虽小却已独当一面。整首诗语言质朴,形象生动,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情。
周长安_9862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采莲曲》是唐代诗人刘方平创作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玄宗时期(712-756年),这是一个中国历史上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也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刘方平生逢盛世,但他并未获得显赫的官职,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江南水乡度过。他热爱自然,善于观察生活,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象。在他的笔下,莲花和采莲女子成为江南水乡的代表,展现了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 在刘方平生活的时代,江南水乡的开发已经相当成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丝绸、瓷器等手工艺品的质量和产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此外,江南地区的文化和艺术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正是在这样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环境中,刘方平创作了这首《采莲曲》。通过对江南水乡风光的描绘,他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周长安_9862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