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思
旅梦何时尽,征途望每赊。
晚秋淮上水,新月楚人家。
猿啸空山近,鸿飞极浦斜。
明朝南岸去,言折桂枝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旅行之梦何时能结束?征途上期待每次的宽缓时刻。
深秋时分,淮水之上,月光洒在新楚地的人们家中。
山中传来猿猴的长啸声,显得空旷而亲近;大雁南飞,远处的港湾,渐渐消失在视野。
明天就向南岸出发,采摘桂花,赠予友人们。

去完善
释义
1. 旅梦:旅行者的梦想。这里指行旅在外的人希望早日结束漂泊生活。
2. 望:期望。
3. 赊:远。
4. 淮上:淮河一带。
5. 楚人:这里泛指江南人。
6. 空山:寂静的山林。
7. 鸿:大雁。
8. 浦:水边。
9. 斜:倾斜。
10. 南岸:河的南面。
11. 折:采摘。
12. 桂枝花:桂花。

去完善
赏析
《秋夜思》刘方平:诗意盎然,描绘了浓郁的乡思之情。开篇两句“旅梦何时尽,征途望每赊”表达了作者漂泊在外的无奈和对家乡的渴望。接下来的四句则通过描绘秋天淮河边的景色,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夜晚,感受到作者的思念之情。结尾两句则流露出对未来的期待,寓意着总有一天能够回到家乡,拥抱那片熟悉的土地。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回味不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夜思》是唐代诗人刘方平的一首描绘秋天夜晚思念故乡亲人的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56年至758年之间,正值安史之乱时期。此时中原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思念故乡的情怀愈发浓烈。刘方平本人也在这场战乱中生活困顿,身心疲惫,因此他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融入到这首《秋夜思》中,展现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故土的深深眷恋。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