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春怨
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早晨的阳光伴着残莺和我的悲泣,我打开窗帘看到的只是无尽的荒草。庭院里时不时地有春风吹来,但那千万棵柳树枝头却都朝着西方。

去完善
释义
【朝日】太阳初升的时候,即清晨。
【残莺】指的是即将衰亡的莺鸟,这里可以理解为早莺。
【伴妾啼】陪伴着思念丈夫的女子哭泣。
【开帘】打开窗帘。
【草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且凌乱。
【庭前】院子前面。
【东风入】春风吹拂进来。
【杨柳千条尽向西】指无数柳树枝条都朝向西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朝日残莺伴妾啼”开篇,描绘出春天早晨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莺”和“妾”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孤独、伤感的氛围。接着,诗人在第二句中通过“开帘只见草萋萋”的描绘,展现出庭院的荒芜景象。
在诗的三、四句中,诗人描绘了“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的景象。这里的“东风”象征着希望,而“杨柳千条尽向西”则暗示着离别的悲哀。诗人通过这一描绘,表达了对离别之痛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伤感,以及对于离别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代春怨》是唐代诗人刘方平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8世纪末到9世纪初的唐朝时期,正值安史之乱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在这期间,刘方平的个人经历颇为曲折,他曾从军戍边,又因战乱而家道中落,人生陷入低谷。然而,正是这种坎坷的经历,使得他对于世事有了更为深刻的洞察和理解。
在刘方平所处的时代,虽然安史之乱已经平息,但唐朝的社会矛盾依然十分尖锐。一方面,朝堂之上党争不断,宦官权势熏天;另一方面,民间疾苦重重,百姓生活困苦。在这种背景下,刘方平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盛世不再的无奈。
《代春怨》这首诗通过对一个宫女的生活描绘,反映了当时宫廷内部的压抑和无奈,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刘方平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宫女渴望自由、追求真爱的内心世界,使人们深刻体会到了那个时代的悲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