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守仁入太学
父子本天性,至恩无比伦。
矧公之尊府,子舍公一身。
料从少小来,迨兹壮有室。
未甞越旬月,远去慈亲膝。
借问今何之,千里具行装。
荅言为道艺,愤悱趋上庠。
有客前献言,惟道若大路。
驾子天神明,贤圣在举步。
幽堂列坟典,周孔以为师。
学成名亦遂,且不离庭闱。
荅云子言善,在予非不知。
父母生我身,劬劳靡不为。
垂髫俾之学,外不与毫丝。
乃今有室家,儿女髪已束。
分寸无所立,何以酬顾复。
如彼甲与乙,名高髦俊科。
又若丙与丁,禄位今嵳峨。
是皆予亲友,予独无所就。
是以不宁居,忙于贾求售。
昔者三千徒,负笈洙泗濵。
孟轲远游学,母老仍家贫。
尚违晨昏侍,以就德业新。
盖以慈爱心,惟期已成达。
男子四方志,安能恋房闼。
客前贺曰都,事固无必非。
子志乃如此,顾予安得知。
在家事多夺,远大非可必。
大孝在显亲,为子觧羁馽。
日月如逝波,无方可维絷。
陶侃惜分阴,仲尼犹不及。
自古力道业,寸晷重琳璆。
子今道所出,处处足浇浮。
阳和达京辇,士女方春游。
百宝粧楼台,歌喉珠宛转。
恼乱巧迎逢,偏能伺方便。
平生足持守,到此总不见。
又有非軰流,频频甚鸴斯。
顾盼借颜色,谈咲懐奸欺。
从容樽酒间,留连棋局上。
英豪俊杰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父子之间的感情源于天性,无法用言语形容它的深厚。更何况是您这样的尊贵之人,为子女奉献了一生。从小就陪伴在身边,从未远离过膝下。现在离家千里,准备远行。您说是为了追求学问,决定到高等学府深造。
有客人提议,求学应该像大道一样开阔通达。跟随天命明志,贤人和圣人就在眼前。书房里满是古籍经典,把孔子和周公当作导师。学成之后自然会有出路,而且不会远离家庭。
回答道:您的建议很好,但我也有我的考虑。父母生育我,养育我,付出了无尽的辛劳。从小教我学习,无微不至地关怀我。如今我已经成家,孩子也已成长。如果不能有所作为,怎么回报父母的恩情呢?就像那些声名远播的才俊,他们有的已经功成名就,而我却一无所成。因此我不愿意在家里闲坐,我要去追求功名。
昔日孔子有三千弟子,背着书箱来到洙水和泗水的河边学习。孟子远游求学,虽然母亲年老家中贫困,但他仍然离开了母亲的怀抱,去寻求更高的学问。这都是出于对母亲的关爱,希望他们有好的前程。男儿志在四方,怎么能留恋家庭的安逸呢?
客人称赞道:您的志向令人敬佩,我只是听您说起,无法真正了解您的心情。在家中琐事繁多,难以实现远大的抱负。最大的孝道是让父母感到光荣,解除他们的忧虑。时间如同流水,无法抓住。古人珍视每分每秒,仲尼尚且感叹时间不够。自古以来,成就事业都需要付出努力,每一刻都重要。您现在所追求的,正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春天的阳光洒满京城,正值女子出游之时。繁华的都市,美妙的歌声,纷扰的人群,这一切似乎都与您无关。
世上有许多不务正业的人,他们整天勾心斗角。在酒席之间笑谈,在棋盘之上流连,内心的奸诈欺骗更是无处不在。这些人在您面前总是笑脸相迎,寻找机会讨好您。然而在我眼中,这些都与您的高洁品质格格不入。
去完善
释义
1. 矧(shěn):况且。
2. 尊府:对他人父亲的尊称。
3. 子舍公一身:意指儿子离开了父亲,走向独立生活。
4. 壮有室:成年并有了家室。
5. 越旬月:超过一个月的时间。
6. 慈亲膝:指亲人在身边。
7. 具行装:准备出行所需的物品。
8. 上庠(xiáng):古代学校的一种,泛指太学。
9. 惟道若大路:只有道义就像是大路一样普遍存在。
10. 驾子天神明:引领人们走向光明。
11. 周孔:周朝的周公和孔子的并称,这里指代儒家经典。
12. 垂髫(tiáo):指儿童。
13. 分发(fā):指小孩的头发。
14. 顾复:照顾抚育。
15. 甲与乙:喻指成功的人。
16. 丙与丁:喻指取得高位的人。
17. 四方志:指有志于四方。
18. 孟轲远游学:孟母三迁的故事。
19. 盖以慈爱心:因为慈爱的心。
20. 事固无必非:事情原本就没有绝对的错误。
21. 解羁馽(jiān zhí):解脱束缚。
22. 日月如逝波:时光流逝。
23. 无方可维絷:没有方法可以留住时间。
24. 陶侃(táo jiǎn):东晋将领,以珍惜时间为贤。
25. 琳璆(lín qiú):玉石的美称,比喻珍贵的东西。
26. 阳和:春天。
27. 京辇(jiāng niǎn):指京城。
28. 百宝妆楼台:用各种珠宝装饰的楼台。
29. 歌喉珠宛转:歌声如珍珠般圆润流畅。
30. 巧迎逢:善于讨好迎合。
31. 非軰(bèi):年龄不同、辈分不同的人。
32. 此总不见:这些都不见了。
33. 英豪俊杰心:英雄豪杰的心志。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孝道与个人成长之间关系的诗。诗人郑侠以对话的形式,描绘了陈守仁离家求学的过程以及他对自己未来的思考。诗的开头通过对父子天性的赞美,强调家庭对于个人的重要性。接着,诗人通过描述陈守仁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表现出他对父母的深厚感情。然而,面对现实的压力,陈守仁选择离开家乡,前往千里之外的太学深造。他在诗中表达了对道艺的追求,以及对周孔等先贤的敬仰。同时,他也强调了求学过程中应当保持对父母亲人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送陈守仁入太学》是宋代诗人郑侠所创作的。创作的时间大概在公元1060年至1074年之间,即北宋时期。在这段时间里,郑侠先后担任了校书郎、著作佐郎等官职,他的官场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多次受到贬谪。然而,正是这样的经历使得他更加关注民生疾苦,关心国家大事,因此创作了许多富有深刻寓意的诗歌。
在北宋时期,科举制度已经非常完善,士人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太学学习,从而获得功名。太学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重要场所。郑侠在这首诗歌中,勉励友人陈守仁要珍惜进入太学的机会,努力学习,以期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厚友谊和美好祝愿。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