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上
古木阴阴溪上村,隔溪呼唤隔溪应。
柳边渔艇水双港,山崦人家云半层。
早麦熟随芹菜饷,晚茶香和树芽蒸。
自惭未得亢桑乐,痴坐寒窗似冻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古老的树木在溪边形成了一片阴凉,溪边的村庄相互回应着对方的呼唤。柳树下的渔船停泊在两个港口,山的另一侧是几户人家,云彩仿佛遮住了他们的一半。新鲜的麦子成熟了,伴随着芹菜一起成为美食,夜晚的茶香混合着嫩叶的香气让人陶醉。我为自己不能像农人一样享受丰收的快乐而惭愧,独自坐在寒冷的窗户前,就像一只被冻住的苍蝇。
去完善
释义
1. 溪上:河流的上游。
2. 古木:古老的大树。
3. 阴阴:浓密的阴影。
4. 村:村庄。
5. 隔溪呼唤:在河对岸呼唤。
6. 隔溪应:回应来自河对岸的呼唤。
7. 柳边渔艇:柳树旁的渔船。
8. 水双港:水流汇聚的地方。
9. 山崦:山的曲隅。
10. 云半层:形容山间的云雾缭绕。
11. 早麦:早熟的小麦。
12. 芹菜饷:指采摘新鲜的芹菜来招待客人。
13. 晚茶:晚餐时喝茶。
14. 和树芽蒸:指茶香与树芽的香味交织在一起。
15. 自惭未得亢桑乐:意为自己没有像蚕一样在桑叶中自给自足的生活。
16. 痴坐:呆坐。
17. 寒窗:寒冷的窗户,这里指简陋的书房。
18. 冻蝇:被冻住的苍蝇。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生活景象,通过对溪边村落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方一夔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在诗中,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如“古木阴阴”、“柳边渔艇”、“山崦人家”等,展现了乡村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同时,诗人还通过描写早麦、芹菜、晚茶等农作物,表达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成果和对丰收的喜悦之情。然而,诗人却以“自惭未得亢桑乐,痴坐寒窗似冻蝇”结尾,表达了自己未能投身于这种美好生活的遗憾和无奈,同时也传达出了对农村劳动人民辛勤耕耘的赞美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溪上》是南宋诗人方一夔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五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时期(1127-1279年),这一时期的中国正处于金、南宋并立的分裂局面,政治局势复杂多变。
在诗歌创作时期,方一夔作为南宋文人,他的人生际遇较为曲折。他在青少年时期便已展露文学才华,然而由于战乱和政治局势的影响,他的仕宦生涯并不顺利。他曾数次赴京应试,却未能成功登第。尽管如此,方一夔并未放弃对文学的热爱,他选择在乡村生活,亲近自然,创作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作品。
在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阶层普遍关注国家局势,关心民生疾苦。他们希望通过文学作品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同时也注重个人内心的修养和对自然的热爱。方一夔的作品便体现了这一时期的文学特点,他以优美的文字描绘了溪上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