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九华观废月池(一作题昭华公主废池馆)

标题包含
九华观废月池(一作题昭华公主废池馆)
曾发箫声水槛前,夜蟾寒沼两婵娟。微波有恨终归海, 明月无情却上天。白鸟带将林外雪,绿荷枯尽渚中莲。 荣华不肯人间住,须读庄生第一篇。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薛逢,字琼,唐朝著名文人。他的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唐宪宗至唐宣宗时期(806-859年)。 薛逢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才华横溢。他年轻时就因文采出众而受到世人的赞誉,被誉为“才子”。然而,...查看更多
小米琛
去完善

译文
曾经在水边吹奏着箫声,夜晚的月亮和池塘里的倒影相互映照。尽管微波怀恨最终归入大海,但明月依旧无情地挂在天空。白鸟在树林外的雪地上飞翔,而绿色的荷叶逐渐在池塘里枯萎。繁华不愿在人世间停留,应当去阅读庄子最好的篇章。
小米琛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九华观:位于长安城内的著名道观,历史上很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诗词。 2. 箫声:指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可以理解为音乐。 3. 水槛前:在水边的台阶前,这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萧声的来源。 4. 夜蟾:指月亮,因为月亮的形状像蟾蜍,所以古人常用“夜蟾”来称呼它。 5. 寒沼:寒冷的池塘。 6. 婵娟:形容女子的美貌,这里可以用来形容月亮和池塘的美丽景色。 7. 微波有恨终归海:这句诗意味着人生无常,即使是再美好的事物,最终也会消失。 8. 白鸟:白色的鸟类,这里的“白鸟带将林外雪”意味着白鸟在雪景中的美丽景象。 9. 绿荷:绿色的荷叶,这里的“绿荷枯尽渚中莲”意味着荷叶的枯萎和莲花的新生。 10. 荣华不肯人间住:这句话意味着荣华富贵都是短暂的,不会永远留在人间。 11. 庄生第一篇:指庄子《逍遥游》的第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人生的哲理,告诉人们要超脱世俗的纷扰,达到内心的自由与宁静。
小米琛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九华观废月池》描绘了月光下美丽的景色和自然的轮回更替,诗人通过“曾发箫声水槛前,夜蟾寒沼两婵娟”两句表现出当年繁华的对比如今衰败的场景,同时引入了微波、明月等自然元素表达出生命的无奈和自然的恒常,“白鸟带将林外雪,绿荷枯尽渚中莲”则展现出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结尾两句“荣华不肯人间住,须读庄生第一篇”则告诉我们面对人生起伏和沧桑变化,要淡然处之,保持一颗平常心。
小米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九华观废月池(一作题昭华公主废池馆)》是晚唐著名文人薛逢在晚唐时期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该诗的创作时间大致是在公元9世纪中叶,即唐宣宗大中晚期至唐懿宗初年这一阶段。 在这个阶段,薛逢的生活历经起伏。起初他因文采出众而得到宣宗皇帝的赏识,历任翰林学士、监察御史等要职。然而好景不长,后来因为直言犯上,多次被贬谪。这使他亲身体验到了宦海沉浮的无常,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与此同时,当时的唐朝已经进入晚唐时期,虽然宣宗皇帝在位时曾有过“大中中兴”的短暂繁荣,但整个国家依然处于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薛逢通过描写荒废的月池和昭华公主的遗迹,表达了对昔日繁华的感慨和对时局的忧虑。
小米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