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新市徐公店二首·其一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稀疏的篱笆之间有一条小径深入其中,树枝上的嫩芽还未形成树荫。孩子们急忙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当它飞入金黄色的菜花田中时,他们找不到它的踪迹。

去完善
释义
1. 宿新市徐公店: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
2. 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
3. 篱落:即篱笆,用竹子、树枝等编成的围墙。
4. 疏疏:稀疏、不紧密的样子。
5. 一径深:一条小路延伸进去。
6. 树头新绿:指树上刚刚发出来的嫩叶。
7. 未成阴:还没有形成浓密的树荫。
8. 儿童急走:小孩子快跑着。
9. 追黄蝶:追赶黄色的蝴蝶。
10. 菜花:指金黄色的油菜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乡村的田园景象和儿童的活泼情景。首先,“篱落疏疏一径深”写出了农家院子稀疏的竹篱笆以及一条幽深的小径,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紧接着,“树头新绿未成阴”则强调了春天的生机盎然,树木刚刚发芽,还没有形成树荫,展现了大自然的生命力。
然后,诗中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一句尤为生动。天真无邪的儿童在田野间奔跑着追逐飞舞的黄蝶,而当黄蝶飞入金黄的油菜花田时,孩子们便无法找到它。这一画面既表现了儿童的天真烂漫,也展示了农村生活的自由与美好。
总的来说,这首古诗通过对春天乡村景色的描绘以及对儿童活动的描述,传达了一种宁静、和谐的自然美和人情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新市徐公店二首·其一》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篇。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75年左右,当时南宋王朝正值风雨飘摇之际,皇帝偏安一隅,政治腐败,百姓疾苦。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杨万里却以自然恬淡的田园生活为素材,创作出了一首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诗歌。
此时的杨万里,正值中年,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多次被贬谪,这使得他对官场心灰意冷,转而投身于山水田园之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在新市徐公店的这个夜晚,他看到了那繁茂的桑树、绿色的嫩叶,以及欢快地穿行的黄莺,这一切都让他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希望。他将这些景象融入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杨万里所处的时代,虽然政治黑暗,但是民间却涌现出了一批富有才情的文人墨客,他们以诗为名,共同推动了南宋文化的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杨万里的诗歌受到了广泛关注,他的田园诗更是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流传至今。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