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平江百花洲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苏州是江南的美景之地,也是我完成旅行任务后感到欣慰的地方。
半生以来,我在三江五湖之间驾船漫游,十年来,我在百花洲的四次停泊。
岸边熟悉的杨柳似乎在欢迎我,而眼前的云山更让我流连忘返。
不要抱怨孤舟漂泊不定,因为我的身心早已融入了这孤独的航行。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泊:停泊。
2. 平江:位于江苏苏州市的古城门之一。
3. 百花洲:古代文人墨客钟爱游览的地方。
4. 吴中:指古时的江苏一带地区。
5. 王程:指行程安排。
6. 三江五湖:形容地域广阔。
7. 底:此处,跟前。
8. 孤舟:孤独的小船,此处诗人以孤舟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泊平江百花洲》,描绘了诗人杨万里在江南地区游览的场景。开篇点明苏州之美,而后提到因王程而得以游历此处。诗人用“半世三江五湖棹”来形容自己曾经漂泊四海的经历,以“十年四泊百花洲”表示此次停留的时间较长。
接着,诗中提到岸边杨柳仿佛都与诗人相识,眼前的云山似乎也在挽留他。通过这样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大自然之间的亲近感,以及他对江南风光的眷恋之情。
最后,诗人以“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结尾,暗示了自己一生都在旅途中度过,如同一叶孤舟在大海中漂泊。这句诗既是对自己人生的感慨,也是对生命孤独的深刻理解。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程的感悟和对美好江南风光的留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泊平江百花洲》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诗作。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公元1175年前后,此时的杨万里正值壮年,担任吏部员外郎一职,他因刚正不阿的性格受到上司的排挤,被外放至江西任地方官。在江西期间,杨万里走访了许多美丽的乡村和湖泊,感受到了浓厚的江南水乡风情,因此在闲暇之余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的诗篇,以抒发内心的感慨和对家乡的眷恋。
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南宋中期,虽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但在经济和文化方面依然有着很高的成就。特别是江南地区,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成为了当时中国经济、文化和艺术的重镇。而江西百花洲更是江南水乡的代表之一,这里水域广阔、风光秀美,杨万里在此地流连忘返,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