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谢潭三首·其三
碧酒时倾一两杯,船门才闭又还开。
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清澈美酒斟酌二三两,小船刚刚关闭又打开。
众多美丽的山峰无人欣赏,都尽在夕阳的余晖中展现风采。

去完善
释义
《舟过谢潭三首·其三》杨万里
注释:
1. 碧酒:绿色的酒,这里指美酒。
2. 一两杯:形容少量饮酒。
3. 好山:美丽的山峦。
4. 万皱:形容山峦起伏的形态。
5. 斜阳:夕阳,傍晚的阳光。
6. 拈:用手指抓取。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碧酒时倾一两杯”起笔,描绘了诗人乘舟游览的场景。紧接着的“船门才闭又还开”,暗示出诗人在船上频繁地开关船门的动作,透露出游人的好奇与兴致。
接下来,诗人别出心裁地将“好山万皱”比喻为“斜阳拈出来”,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景以及斜阳照射下,山的轮廓、纹理被勾勒出的景象。诗人用独具匠心的笔触刻画了山景的美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这首诗歌生动地描述了诗人在游船上欣赏美景的过程,通过巧妙的修辞手法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和神奇,令人叹为观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舟过谢潭三首·其三》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4年左右,正值杨万里的青年时期。此时南宋与金国签订绍兴和议,暂时获得太平景象,但金国对宋的侵犯野心始终存在。
在人生际遇方面,杨万里虽出身贫寒,却勤奋好学,胸怀壮志。他中进士后任职地方官,面对民间疾苦,深感任重道远。然而在政治上,他并未得到重用,这使他倍感挫折。然而逆境磨练了他的意志,也激发了他的才情。在这段时间里,杨万里游历江南各地,体验风土人情,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为他的诗歌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在时代背景方面,南宋初期,朝廷偏安江南,科举制度重新兴起,诗人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进入官场。然而政治斗争激烈,官僚腐败严重,使得有志之士感到失望。与此同时,由于南宋与金国的和平共处,江南地区经济文化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民众生活相对安定。因此,在这个特殊时期,杨万里的诗歌既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又表现了江南水乡的美好风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