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广庆寺

标题包含
广庆寺
传者不足信,见景胜如闻。 一水远赴海,两山高入云。 鱼龙晴自戏,猿狖晚成群。 醉酒斜阳下,离心草自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传递消息的人不可完全相信,眼见景色胜于听闻。 一条水流向远方的大海,两座山岭高耸入云。 鱼和龙在晴天自由嬉戏,猿猴傍晚时分结群出没。 夕阳下饮酒微醺,离别的忧愁让草地都显得忧伤。
去完善
释义
1. 广庆寺:位于广东省潮州市。 2. 传者:指民间传说的人。 3. 不足信:不值得相信。 4. 见景胜如闻:看见的景象比听说过的还要美丽。 5. 一水:一条江水。 6. 远:远离此处。 7. 海:此处指的是潮州附近的南海。 8. 两山:两座山。 9. 高入云:高耸入云。 10. 鱼龙:鱼和水中的龙。 11. 晴自戏:在晴朗的日子里自由嬉戏。 12. 猿狖:猿猴。 13. 晚成群:傍晚时成群结队地出现。 14. 醉酒:喝醉了酒。 15. 斜阳:夕阳。 16. 离心:分离的心绪。 17. 草自薰:草在夕阳下自然散发着香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所见之广庆寺的美景,通过一系列的意象,展示了自然的壮丽和人生的离散。诗中的“传者不足信,见景胜如闻”表明了诗人对于传闻的态度,认为亲眼所见的美景胜过道听途说。 “一水远赴海,两山高入云”形象地刻画了大自然的力量,水流向远方的大海,山势高耸入云,这些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敬畏之情。 “鱼龙晴自戏,猿狖晚成群”描述了自然生物的生机与活力,鱼跃龙门、龙腾虎跃的画面展现了生命的力量,而傍晚时分猿猴聚集的景象则表现了群居的和谐。 “醉酒斜阳下,离心草自薰”是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在夕阳西下的时刻,诗人借酒消愁,感受着离别的哀愁,而身边的草地散发着香气,象征着生活的美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唐文宗太和年间(827-835年),晚唐诗人李翱游历广庆寺,目睹江山如画的景致,留下了这首描绘广庆寺的诗篇——《广庆寺》。 当时,唐朝历经安史之乱、牛李党争等社会动荡和皇权纷争,朝政混乱、国力衰退,各地寺庙却逐渐成为文人墨客避难寻幽的好去处。此时广庆寺犹如一座世外桃源,承载着李翱的精神寄托。 李翱早年因战乱家道中落,自小胸怀大志的他参加了科举考试并高中进士,后来成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在宦海沉浮的过程中,他忧国忧民,时刻关心国家安危。但朝廷党派斗争激烈,令他的理想抱负难以施展,于是选择以游历山水来宽慰内心。 游历广庆寺期间,李翱见证了广庆寺的雄伟壮观,感叹之余又联想到国家的命运。《广庆寺》这首诗通过对广庆寺景致的描绘,抒发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意境高远,情感深沉,体现了李翱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