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挽杨烈妇二章

标题包含
挽杨烈妇二章
室中之戈,其乱孔多,妾死则那。天穷地黑,刀光水白,断送鬼魄。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何绛,字叔清,号东廓,明朝时期著名文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何景明是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对何绛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何绛在文学、史学、哲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房间里的剑柄,有很多的混乱,我死了又能怎样呢?天空和大地都一片昏暗,只有刀锋和水面闪着亮光,一切都像是一场梦魇。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挽杨烈妇二章》:这是一首悼念杨烈妇的诗歌。 2. 何绛:唐朝诗人,擅长写赋和骈文。 3. 室中之戈:室内的兵器,比喻家庭纷争。 4. 其乱孔多:指混乱的程度很深。 5. 妾死则那:我死后又能怎样。 6. 天穷地黑:形容环境黑暗。 7. 刀光水白:刀剑的光芒在水面上反射出白光。 8. 断送鬼魄:指将鬼魂送走。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勇敢女性形象的赞歌,通过描绘一幅黑白分明、生死对决的画面,展示了女主人公的决绝与坚毅。"室中之戈,其乱孔多"一句用家中出现兵器这个细节,暗示了家庭纷争和社会矛盾的严重性。而女主人公选择以自己的死亡来解决问题,体现了她的刚烈与勇敢。"天穷地黑,刀光水白,断送鬼魄"则描绘了生死一线的紧张氛围,突显出女主人公在关键时刻的高尚品质。整首诗运用强烈的色彩对比和紧张的氛围,表现出一种生离死别的悲壮之美,同时也赞颂了女性敢于直面困境,勇往直前的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挽杨烈妇二章》是何绛在明末清初动荡时期创作的诗歌。据学者考证,这首诗大致创作于顺治年间(1644年-1661年)。在这个阶段,中国正值明清交替时期,战乱频发,人民生活困苦。 何绛在当时生活坎坷,曾因痛恨明末腐败而放弃科举,他亲眼目睹了百姓苦难和社会动乱,心怀愤懑之情。因此,他在创作此诗时,以沉重的笔触描绘了民众的不幸,同时对杨烈妇的高尚品质表示了由衷的敬仰。何绛将此情感寄托于诗歌之中,以此表达自己对时代的担忧和对民众的同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