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溪上
行尽苔阶碧甃长,早秋风味入思量。
蕙香半在空堂梦,荷雨多于别岸凉。
独夜玉弦知寂寞,旧愁湘月记微茫。
采江节晚秋心远,一舸轻飔过夕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行遍满是青苔的长台阶,感受初秋的风味和氛围。
一半空寂的房间里弥漫着蕙花的香气,如同美梦一般;而荷花雨中带着湿润的凉意。
孤独的夜晚,悠扬的琴声让人倍感寂寞;过去的忧虑如烟波浩渺,隐约可见。
晚秋时节,诗人乘船缓缓驶离江边,飘然渡过夕阳,心生远离纷扰、忘却烦恼的情怀。
去完善
释义
1. 《秋日溪上》:诗题,描绘了秋日景色中的一片宁静与安闲。
2. 徐宝之:南宋文人,本诗作者。
3. 苔阶:生长有青苔的石阶,暗示环境清幽。
4. 碧甃:指碧绿的井圈,这里代指水井,寓含寂静之意。
5. 早秋:初秋时节。
6. 风味:宜人的气度或氛围。
7. 思量:思考衡量,指仔细品味秋天的气氛。
8. 蕙香:指清幽的香气。
9. 空堂:无人的房子,暗示孤独之感。
10. 荷雨:荷叶上的雨水,寓意清凉的感觉。
11. 别岸:河的对岸,此处可能指的是远离尘嚣的彼岸。
12. 独夜:独自度过夜晚。
13. 玉弦:指乐器上的弦,这里比喻孤独的心境。
14. 湘月:湘江边的月亮,为诗人抒发离愁的象征。
15. 微茫:模糊不清的感觉。
16. 采江节:可能指古时的某项活动或节日。
17. 秋心:忧愁的心绪。
18. 一舸:一只船。
19. 轻颸:轻微的风。
20. 过夕阳:太阳即将落下,暗示时间流转。
去完善
赏析
《秋日溪上》是一首描绘秋日景色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初秋时节的景色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
开篇两句“行尽苔阶碧甃长,早秋风味入思量”,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布满青苔的石阶上,感受着秋天的气息。这里用了“苔阶”“碧甃”等词语,形象地描绘出秋天的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蕙香半在空堂梦,荷雨多于别岸凉”,进一步表现了秋天的景象。诗人通过“蕙香”“荷雨”等意象,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室内弥漫着淡淡的蕙香,窗外则是细雨打在荷花上的景象。这两句既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中间的两句“独夜玉弦知寂寞,旧愁湘月记微茫”,是诗人对自己心境的描述。诗人用“独夜玉弦”和“旧愁湘月”这两个象征性的意象,传达了孤独、忧郁的情绪。这里的“寂寞”“微茫”等词,表现出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最后两句“采江节晚秋心远,一舸轻飔过夕阳”,则是对诗人秋日的心境的描绘。诗人以“采江节”“秋心远”等词,表达了自己对秋天的独特感悟,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结尾的“一舸轻飔过夕阳”,则以一幅生动的画面,为整首诗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日溪上》是宋代诗人徐宝之创作的一首描绘秋日乡间景色的五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是公元11世纪至12世纪之间。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战乱频繁、民生疾苦的年代。北宋灭亡后,南宋偏安江南一隅,政治腐败,内忧外患不断,民不聊生。
在这个时期,徐宝之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他原本是一位读书人,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但最终未能如愿。他的生活困苦,时常在乡村中游荡,感受着季节的变化和乡村的生活气息。他的作品大多描绘乡村风光和生活场景,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农民的同情。
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徐宝之对乡村风景的细腻描绘,以及他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敬意。诗中的“稻花香里说丰年”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丰收的季节里,农民们在田间欢声笑语的场景。这种朴实的乡村生活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农民的关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