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荆公祠

标题包含
题荆公祠
草树荒凉门半开,管祠人去不曾来。 漫装舒国簪貂坐,何似钟山策蹇回。 后世诗名高北斗,向时国论冷残灰。 近儒作记存东庑,一丈寒碑立翠苔。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草树林木显得有些荒凉,门前仅半开;管祠的人还没有到来。随意地戴上帽子,坐下休息,感觉不如骑着驴子在钟山之间来回。诗人后来的名声如同闪耀的北斗七星,而那时的国家政事则冷清如死灰。近代的文人还在故居的东厢房作记录,一丈高的石碑立在青苔之上。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荆公祠:位于南京,是纪念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的祠堂。 2. 草树荒凉:形容荆公祠周围的树木和杂草显得荒凉。 3. 门半开:指荆公祠的门没有完全关闭。 4. 管祠人:负责管理荆公祠的人。 5. 漫装舒国簪貂坐:这句形容王安石的形象。漫装,随意穿戴;舒国,宋朝的国号;簪貂,古人冬季戴的貂皮帽子。 6. 何似钟山策蹇回:钟山,南京市的一个山脉,这里代指王安石晚年居住的南京;策蹇,驾驭驴子,指王安石归隐山林的生活。 7. 后世诗名高北斗:指王安石的诗歌在后世备受赞誉。 8. 向时国论冷残灰:这句话形容王安石的政治主张在当时并未得到重视。 9. 近儒作记存东庑:近儒,近代学者;东庑,古代建筑的东侧走廊。这句话表示近代学者为王安石撰写了传记并保存在纪念馆中。 10. 一丈寒碑立翠苔:一丈,约三米;寒碑,石碑;翠苔,青苔。这句话表示一块高达三米的石碑上覆盖着青苔。
去完善
赏析
《题荆公祠》徐宝之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荆公祠的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王安石崇高诗名的敬仰以及对历史争议的评价。首联“草树荒凉门半开,管祠人去不曾来”描绘了荆公祠的破败景象,体现了作者的哀伤之情。颔联“漫装舒国簪貂坐,何似钟山策蹇回”通过对比王安石在朝堂上的显赫地位和退居钟山的隐居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王安石人生选择的感慨。颈联“后世诗名高北斗,向时国论冷残灰”赞扬了王安石崇高的诗名,同时暗示了他在历史上的争议地位。尾联“近儒作记存东庑,一丈寒碑立翠苔”表明当代学者已经开始关注王安石的历史价值,为这位伟大的诗人留下了历史的记忆。整首诗通过对荆公祠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王安石一生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荆公祠》徐宝之创作于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民众生活困苦。然而,这并没有阻止文人墨客的才情横溢。徐宝之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以描绘自然风光和社会现象为主,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和关怀。 在徐宝之生活的年代,王安石是一位具有很高声誉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是北宋时期的宰相,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力图改变国家的现状。然而,这些改革却引发了很大的争议,甚至导致了王安石的失势。尽管如此,他仍然被视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在《题荆公祠》这首诗中,徐宝之表达了对王安石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感慨。他认为,像王安石这样有勇气和智慧的领导者,才是国家真正需要的。然而,现实却是充满无奈和遗憾。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