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长沙

标题包含
长沙
冬迫水逾瘦,湘梅岸岸开。 云心岳麓树,雪意定王台。 江晚船争集,山寒使未来。 汉廷难用少,流落贾生材。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冬日逼近,河水变得清澈,湘江边的梅花陆续绽放。云朵在岳麓山上空飘荡,大雪仿佛将定王台覆盖。傍晚时分,江边船只纷纷汇集,山中寒气逼人。朝廷难以重用年轻有为的人才,贾谊这样的才子只能流落他乡。
去完善
释义
《长沙》注释: 1. 长沙:湖南省省会,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东邻江西省宜春地区。 2. 冬迫:冬天的压迫感。 3. 水逾瘦:河水变得清澈见底,水面变窄。 4. 湘梅:湖南的梅花。 5. 岸岸开:指梅花盛开的样子。 6. 云心:高耸入云的树木。 7. 岳麓树:岳麓山的树木。岳麓山位于长沙市西南部,是长沙市的最高点,有“南岳衡山第一峰”之称。 8. 雪意:下雪的迹象。 9. 定王台:古地名,在今湖南省长沙市境内。相传为西汉末年长沙定王刘发的游息之所,故名。 10. 江晚船争集:形容傍晚时分船只争相聚集的场景。 11. 山寒:寒冷的山间。 12. 使未来:使者尚未到来。 13. 汉廷:汉朝的朝廷。 14. 难用少:难以重用年轻的官员。 15. 流落贾生材:指像贾谊那样的才子因不受重用而漂泊流离。贾生,指汉代著名文人贾谊。
去完善
赏析
《长沙》一诗借冬日的湘江岸边景象,描绘了长沙城萧瑟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于南宋朝廷无法重用贤才的惋惜和哀痛。“冬迫水逾瘦,湘梅岸岸开”两句展现出寒冬来临,江水变得清瘦,而梅花却傲然开放,寓意着在艰难的环境中仍有人才坚守信念、坚忍不拔。接着的“云心岳麓树,雪意定王台”,进一步通过对岳麓山的描述,表现出诗人矢志不渝的精神风貌。后面四句通过江船、使者、汉廷等元素,暗示当时的统治者无法识别和重用人才,使得像贾谊这样的贤能之士只能潦倒落魄。全诗以咏史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的忧虑以及对时局的深刻洞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长沙》是南宋著名诗人徐宝之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74年,此时正值南宋时期,距离靖康之耻(公元1127年)已有四十七年。在这期间,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未能恢复中原,国土分割严重,民生疾苦,文人墨客对国家的忧虑和渴望安定的心情达到高峰。 徐宝之身为文人,对国家的时局深感忧虑,此诗通过对长沙地区的描绘,反映出了当时南宋疆土破碎的现实,并寄托了他对祖国和平、安宁的深切期盼。长沙作为湖南省的省会,其地理位置重要,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然而,在徐宝之生活的时代,这里却成为战争频仍、百姓流离失所的地方。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看到了长沙地区曾经的繁华景象:“苍龙双阙琼为柱,黄鹤楼高入云表”,这是昔日长沙城的景象;而“行人衣袂狼籍,燕子楼空舞幕低”则揭示了现实中的苦难。这些对比强烈的描绘,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时代的沧桑巨变以及作者对国家的担忧和对和平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