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南乡子·北固楼和辛词

标题包含
南乡子·北固楼和辛词
对面指扬州。尽日无船风浪愁。回首金陵天己暮,休休。 一片降幡出石头。 梗迹任沉浮。不逐渔人下钓钩。草泽英雄曾见否,孙刘。 槛外长江空自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你在对面指的是扬州,整天都没有船只,风吹浪涌令人忧愁。回头看金陵的天色已经暗下来,唉声叹气。一片降旗从石头城升起。经历世事的沧桑,任凭命运沉浮。并不跟随渔人垂钓求鱼。草丛水泽的英雄曾经出现过吗?孙权和刘备他们知道吗?然而这一切都如长江水一样自然流淌,只是英雄们无法触及的。
去完善
释义
1. 南乡子:词牌名。 2. 北固楼: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的观景楼。 3. 辛词:此处指的是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 对面指扬州:从北固楼上看到的扬州方向。 5. 无船风浪愁:船只稀少,因风浪而无法通行。 6. 金陵:即今南京市,古时为六朝古都。 7. 降幡:古代表示投降的旗帜。 8. 石头:石头城,位于南京市西,曾为东吴、东晋的都城。 9. 孙刘:孙权与刘备,三国时期的两位英雄人物。 10. 槛外长江:长江边的江堤,这里代指长江。 11. 空自流:独自流淌。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江景的古诗词。从题目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在模仿辛弃疾的风格进行创作。首先,“对面指扬州”一句表明了地点,将读者的视线引向远方的城市。接下来,“尽日无船风浪愁”则表达了诗人在面对茫茫江面的孤独与忧虑之情。而“回首金陵天己暮”和“一片降幡出石头”两句则分别通过回顾历史和对眼前景象的描述,传达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战争的不满。 接下来的“梗迹任沉浮”则表达出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但依旧坚定自己的信念。而后半句“不逐渔人下钓钩”则意味着诗人不会随波逐流,甘于平庸。紧接着,“草泽英雄曾见否”一句则提出了一个疑问,希望世人能够关注那些隐藏在民间的英雄豪杰。最后,“槛外长江空自流”则以长江的永恒来反衬人类的短暂,提醒人们珍惜时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南乡子·北固楼和辛词》是清朝诗人张夏的一首古风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为公元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也就是清康熙年间。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明清更迭后的稳定发展期,文化氛围浓厚,诗词创作繁荣。 张夏,字秋史,号笠翁,清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然而在他青年时期,明朝灭亡,清军入关,使得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张夏投身于反清复明的斗争中,积极参与抗清活动。在战争中,他目睹了民众的苦难和社会的动荡,这也使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忧虑感愈发强烈。 在北固楼,张夏与辛弃疾的词产生了共鸣。辛弃疾,南宋著名文学家,其词风豪迈奔放,充满爱国情怀。张夏在此地凭吊古迹,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南乡子·北固楼和辛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