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苏武慢 咏陶元亮,同华商原

标题包含
苏武慢 咏陶元亮,同华商原
乞食何穷,为农已老,鸿鹄高飞千里。盈掬黄花,一尊渌酒,烂醉南山画里。乐天知命,乘化逍遥,那论贤愚五子。自归来,谢却征书,耻作安刘园绮。忆前人、百甓宜劳,八州建节,身傍浔阳开士。细咏荆轲,长怀易水,此岂山林步履。典午遗墟,中原沉陆,歌哭心迷悲喜。托闲情,一赋非瑕,我有所思而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乞讨为生, 为农民劳动已是疲惫不堪,却怀揣着鸿鹄之志. 双手捧着菊花,小酌美酒,沉醉在南山美丽的风景中. 以快乐的心态对待命运,顺应自然生活,无须去争论谁贤谁愚. 自从我辞掉官职之后,谢绝了朝廷的任命书,羞于与那些只为个人名利而做官的人为伍。回想起古人, 他们为了家国辛勤工作,一心为民众服务,让人钦佩不已。如今国家分崩离析,百姓疾苦,心中悲喜交加. 我依然寄托着深深的情感,挥洒笔墨,感慨万千。这仅仅是因为我的所思所想,并无他意。
去完善
释义
1. 乞食何穷:指陶潜生活困苦,经常要饭度日。乞食,乞讨食物。 2. 为农已老:指陶潜老年时归隐田园,从事农耕。 3. 鸿鹄高飞千里:比喻志向远大。鸿鹄,天鹅,这里喻指高人志士。 4. 盈掬黄花:指菊花开满山野的景象。盈掬,满满的双手。黄花,菊花。 5. 一尊渌酒:一杯绿蚁酒。渌酒,微绿的米酒。 6. 烂醉南山画里:形容陶潜在山中喝酒赏月的美景。南山,庐山,这里是陶渊明生活的地方。 7. 乐天知命:顺从天命,并以此为乐。乐天,乐于接受命运。知命,了解并接受命运的安排。 8. 乘化逍遥:指顺应自然规律,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乘化,顺其自然。 9. 五子:指五子良将,分别是张辽、徐晃、张郃、于禁、乐进。这里是用来赞美陶渊明的才能。 10. 自归来,谢却征书,耻作安刘园绮:陶渊明辞官回乡后,谢绝了朝廷的征召,不愿再做官。安刘园绮,代指出仕为官。 11. 百甓宜劳,八州建节:形容陶潜治理地方事务辛苦劳累。百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八州,指八方,全国。建节,设立郡县。 12. 身傍浔阳开士:指陶渊明身边的庐山高僧。浔阳,九江。开士,善知识,高僧。 13. 细咏荆轲,长怀易水:借荆轲刺秦的故事来赞颂陶渊明的忠诚。荆轲,战国时期著名刺客。易水,荆轲赴秦前告别燕太子丹处的水名。 14. 此岂山林步履:这哪里是隐居山林的人所能做到的。步履,举止。 15. 典午遗墟,中原沉陆: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遗迹。典午,指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中原沉陆,中原地区战乱频繁。 16. 歌哭心迷悲喜:感慨万千,难以言表。 17. 一赋非瑕,我有所思而已:这首诗并非瑕疵,只是表达了我的所思所想罢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题咏的陶渊明是东晋文学家,因辞官归隐田园而闻名于世。作者在词中充分展现了陶渊明的形象和精神境界。上片首先描述了陶渊明的贫困与平凡的生活,他以黄粱美酒为伴,沉醉于田园美景之中,表现出旷达超脱的心境。接下来几句表达了他顺应自然、无争于世的态度,以隐居者的身份远离纷扰。下片则借古代英雄荆轲之事迹抒发心中感慨,尽管故国江山早已不在,但仍难以忘怀曾经的荣耀和悲伤。整首词以表达豪情壮志为主调,抒发了作者身处困境却坚定信念、坚持理想的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苏武慢·咏陶元亮,同华商原》是清代词人张夏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诗创作于清朝时期,大约在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对于陶渊明的赞美颇高,而张夏作为当时的一位知名文人,也深受陶渊明人格和诗歌的影响。 在康熙年间,清政府为了巩固政权,实行了一系列的科举改革和政策推广。这使得文人墨客们有了更多展示才华的机会,同时也使他们更加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夏通过赞美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和诗歌艺术,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价值观的追求和对国家治理的理想。 在诗中,张夏以“商原”二字为线索,将陶渊明与自己的经历联系起来,以此表达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同时,他还通过对陶渊明的描绘,表达了对当时文人墨客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理想的追求。这种追求既包括对人生的坚定信念,也包括对国家治理的关注和对社会发展的期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