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春
一帘风雨玉钩长。禁烟节似重阳。侍儿偎煖被熏香。强起梳敫。柳叶愁萦八字,莲花懒蹴三湘。几回压线剪新裳。长短谁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窗外烟雨连绵,夜色深沉。正值寒食时节,仿佛又逢重阳。侍女们紧紧依偎着温暖的被褥,承受着熏香的暖意。我勉强起身梳理头发,柳叶似的眉头紧锁,莲花般的脚步慵懒。不知多少次试穿新衣,却总也找不到合适的尺码。
去完善
释义
《画堂春》:词牌名。
1. 一帘风雨玉钩长:描述户外风雨交加,玉钩指玉制的挂帘钩子。
2. 禁烟:指寒食禁火的风俗。寒食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传为纪念介之推之死。
3. 似重阳:像重阳节一样寒冷。重阳,即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
4. 侍儿:指婢女。
5. 偎煖被熏香:形容女子依偎在暖和的被窝里闻着香气。
6. 强起梳妆:勉强起身梳洗打扮。
7. 柳叶愁萦八字:形容女子的眉毛像柳叶一样弯弯长长。
8. 莲花懒蹴三湘:形容女子走路时像莲花般轻盈,连踢三下湘江水。
9. 几回压线剪新裳:几次用针刺线制作新的衣裳。
10. 长短谁量:指做衣裳时用线测量尺寸,尺寸大小由谁来决定。
去完善
赏析
《画堂春》是清代诗人张夏的一首词作。此词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以及主人公在春天里的感受和心情。首句“一帘风雨玉钩长”描绘了春天多雨的天气,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接着,“禁烟节似重阳”一句表达了春天的节日气氛,如重阳节一般热闹。“侍儿偎暖被熏香”则展现了主人公的生活场景,他在温暖的被窝里享受着熏香的香气。接下来的两句“柳叶愁萦八字,莲花懒蹴三湘”则描绘了春天柳绿花红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主人公的忧愁之情。最后两句“几回压线剪新裳,长短谁量”则是表达了主人公对生活琐事的不满,他对生活的期望和对未来的担忧。整首词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展现了主人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情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画堂春》是清代诗人张夏的一首词作。此词大约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1795年)。
当时正值康乾盛世,清王朝国力逐渐上升,社会经济和文化繁荣发展,词人在这一时期的生活也相对安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脚步在向前,诗歌的流派和观念也在悄然发生变革。特别是在“诗界革命”的影响下,张夏这样富有才情的文人士子对于词坛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和探索。
作为一位擅长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词人,张夏通过描写画堂春色的场景,展现了他对美的独特理解和感悟。画面中的幽巷、垂柳、乌蓬船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既体现了画家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传达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而这种寓情于景的表达方式,也正是在当时背景下,诗人寻找精神寄托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尝试。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