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 客至
溪上人家,对桥通市,易贾鱼虾。雨后担泉,花时载酒,有客寻咱。莫嫌斗室卑洼。尘不到、窗前碧砂。句里沩山,篇中秋水,话彻昏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溪边的人家,通过桥梁与市集相连,方便购买鱼和虾。下雨后,人们挑着泉水,花开时节则带着美酒,有客人来找我们。别嫌弃这个小屋子低矮又狭小。灰尘到不了窗户前的绿沙。诗中描绘了沩山的景色,篇章中的秋水,在黄昏时分诉说着一切。
去完善
释义
1. "柳梢青":词牌名。
2. "客至":是词的题目,表示这首词的主题是“客人来访”。
3. "溪上人家":指居住在溪水边的人家。
4. "对桥通市":通过桥梁与城市相连。
5. "易贾鱼虾":容易买到鱼和虾。
6. "雨后担泉":雨后挑泉水。
7. "花时载酒":在花开的时候带着酒。
8. "有客寻咱":有人来访我。
9. "莫嫌斗室卑洼":不要嫌弃这小房子地势低。
10. "尘不到、窗前碧砂":窗外都是碧绿的沙地,灰尘难以沾染。
11. "句里沩山,篇中秋水":沩山、秋水都是象征宁静、隐居的地方。这里借用这两个意象,表现出一种恬淡自然的生活氛围。
12. "话彻昏鸦":天色渐暗,人与乌鸦一起归巢,寓意结束一天的喧嚣,回归到宁静的状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生活图景,展现了诗人张夏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开篇“溪上人家,对桥通市,易贾鱼虾”,通过对溪水、人家、桥梁和市场等元素的描绘,勾勒出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象,体现了江南地区的繁荣与富饶。接下来的“雨后担泉,花时载酒,有客寻咱”,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过着轻松愉悦的生活,与朋友共享美酒佳肴,享受人生的美好时光。
下阕中,诗人写道“莫嫌斗室卑洼。尘不到、窗前碧砂”,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环境的感受。尽管居住的空间有限,但他却认为这个地方是世间难得的净土,远离世俗纷扰,心灵得以净化。结尾部分“句里沩山,篇中秋水,话彻昏鸦”,则寓意着诗人通过文字表达了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眷恋和感慨,以及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柳梢青·客至》是清代词人张夏的一首作品。这首词创作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左右,正值清朝平定“三藩之乱”、国家逐渐走向稳定的时期。
在那个时期,张夏身处江南一带,面临着家国分离的困境。他游历江南水乡,感受着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同时又对国家动荡局势深感忧虑。在这样一种人生际遇下,他以古诗词的形式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的担忧。
《柳梢青·客至》一词以客居他乡为主线,通过对江南水乡风光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乡故土的深切眷恋。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国家动荡局势的忧虑。在诗人的眼中,客至不仅是生活琐事,更是家国情怀的象征。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窥见诗人那复杂而深沉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厚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