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采桑子 其二 秋闺

标题包含
采桑子 其二 秋闺
不眠坐听残更转,欲熨云裳。且拨炉香。一阵风来翠箔凉。梦儿欲渡辽西去,觉后思量。会短离长。桐叶偷题待雁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夜深了,依然无法入睡,坐着聆听这缓慢流逝的时光,想要把心里的烦恼熨平。点燃炉火,让香烟弥漫整个房间。突然一阵风吹过,翠色的帘子轻轻地摇曳,带来一丝凉意。在梦中,仿佛要去遥远的辽西,醒来之后,不禁陷入深思。相聚的时间总是短暂,而分离的日子却如此漫长。想起从前,曾在梧桐叶上偷偷写下心意,等待大雁带回远方的回信。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不眠:无法入睡。 2. 坐听:坐着聆听。 3. 残更:指残夜时的更鼓声,这里形容时间很晚。 4. 云裳:丝绸衣物,这里指女子的衣裳。 5. 炉香:燃香时产生的香气。 6. 翠箔:绿色的帘子。 7. 梦儿:梦中的自己。 8. 辽西:古地区名,今辽宁省一带。 9. 觉后:醒来后。 10. 思量:思考,考虑。 11. 会短离长:短暂相聚而长久别离。 12. 桐叶偷题:在桐叶上偷偷写诗或题字。 13. 雁阳:大雁飞翔的方向,指北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表达的是一位女子在寂静的深夜无法入睡,她倾听着钟声滴答,准备熨烫自己的衣裳,同时点燃炉香驱散寒气。突然,一阵风吹过,绿色的帘幕轻轻摇曳。这位女子幻想着能够到达辽西,与远方的亲人团聚,但醒来后却发现自己仍在原地。生活中短暂的相聚之后又是漫长的离别,于是她在梧桐树叶上悄悄地写下诗句,期待着大雁能够将这些思念传递给远方的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采桑子·其二·秋闺》是清代词人张夏创作的一首抒怀词。此词约作于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 在这时期,张夏经历了科举考试落榜的打击,一生未能金榜题名。然而,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以词赋为伴,将心中的情感寄托于文字之中。在创作这首《采桑子·其二·秋闺》时,正值金秋时节,作者眼前所见为秋天的肃杀景象,联想到了自身的命运以及当时社会的诸多困厄。 康熙年间,国家刚经历战乱,社会百废待兴。儒家思想受到重视,但科举制度仍存在种种弊端,许多才华横溢的文人志士因种种原因未能得偿所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张夏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这首词深沉的情感底蕴。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