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满江红 寿侯兹泠六十

标题包含
满江红 寿侯兹泠六十
紫气东来,常管领、兰亭金谷。交到老、几人君子,岁寒松竹。指腹尽教容百辈,挥毫奚啻倾千斛。任纷纷、轻薄少年场,浮云目。也不跨,扬州鹤。也不问,中原鹿。但传经膝下,杜门雌伏。何氏已推山大小,阮家休问居南北。倚青藜、缓步映山河,红桥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一篇古文翻译为现代白话文后如下: 紫色的雾气从东方升起,通常管理着那华丽的金谷园和兰亭。我们交到的好友之中,有几个是品德高尚的人,就像寒冬里的松柏和翠竹一样坚定。在指尖挥洒的才华足以容纳数百人,而挥毫泼墨的气势如同倾倒千斛的美酒。任凭那些年少轻狂的人们在世间纷扰,我们只需关心自己的目标。我们不会去追求那些虚幻的名利,也不会去打听中原来来往往的事情。我们只是专注于传授学问,隐居在家里默默努力。我们推崇的是像山岳那样巍峨的品质,而不是阮籍那样的才情。靠着青石拐杖慢慢行走,欣赏着河山的壮丽,走过那美丽的红桥。
去完善
释义
1.紫气东来:比喻祥瑞降临。紫气,祥瑞之气。 2.常管领、兰亭金谷:这里指的是诗人在享受清福。 3.老、几人君子:谓能交到的都是有节操的朋友。 4.岁寒松竹:岁寒,喻患难之时;松竹,象征坚韧不屈的品质。 5.指腹尽教容百辈:教子要宽容,容纳各种人才。 6.挥毫奚啻倾千斛:形容才情横溢,出口成章。 7.任纷纷、轻薄少年场,浮云目:表示对世人嘲讽的态度。 8.扬州鹤:形容生活奢侈的人。 9.不问,中原鹿:表示自己并不关心名利之事。 10.杜门雌伏:闭门不出,韬光养晦。 11.何氏已推山大小:用典“高山流水”,表达与知己的深厚情谊。 12.阮家休问居南北:此句中的阮家借指作者的好友。 13.倚青藜、缓步映山河,红桥曲:以青藜为杖,悠闲地漫步在江山之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题“寿侯兹泠六十”,旨在祝颂友人的六十华诞。作者以紫气东来的气象,比喻侯兹泠高洁的人格和深广的交游。接着指出在这世间里,真正的高尚之士并不多,犹如岁寒而屹立不倒的松竹。第三句描述其才华横溢,学识渊博,无论书法还是诗词都能挥毫立就,好似挥洒千斛美酒一样挥洒自如。接下来的句子指出他并未被世俗困扰,不追求荣华富贵,也不关心名利地位,只是专心致力于教育和家庭。 下半阙更进一层,通过对侯兹泠的褒扬,表现出对他那种生活态度的赞美。“何氏已推山大小,阮家休问居南北。”意指侯兹泠具有如此高尚的品质,已经超越了贫富的区别,无论在南方还是在北方都可以受到尊敬。最后三句通过描绘一幅恬静而美好的画面,再一次展现了侯兹泠所追求的理想人生——悠然自得地行走在山河之间,尽享晚年之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满江红 寿侯兹泠六十》是清代著名文人张夏为祝贺友人侯兹泠六十寿辰而作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年)。 在乾隆时期,正值清朝鼎盛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然而,这个时期的科举制度日益僵化,文人学士往往只能在科举考场中寻求功名和出人头地的机会。因此,许多文人士大夫生活在社会底层,难以实现自己的抱负。 张夏作为当时的一位文人,也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在考试中屡遭挫折,未能取得功名。尽管如此,他依然保持了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广泛结交好友,努力发挥自己的才华。在与侯兹泠的交往中,他们相互支持,共同进步,成为了一对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夏为了庆祝侯兹泠六十寿辰,特意创作了这首《满江红 寿侯兹泠六十》。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祝福,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在困境中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