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胥尊师
绿发童颜羽服轻,天台王屋几经行。
云程去速因风起,酒债还迟待药成。
房闭十洲烟浪阔,箓开三洞鬼神惊。
他年华表重归日,却恐桑田已变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绿色头发、容颜如童真的仙人穿着轻盈的羽衣,在天台、王屋之间屡次往来行走。他的行程速度非常快,如同随风飘扬的云朵;偿还酒债的过程则显得缓慢,需要等待仙药的炼成。这位仙人居住的房间里烟雾弥漫,宛如仙境中的十洲;而打开的神秘符箓令众鬼神都感到惊讶。当他将来年华表柱下重新回归的那一天,只怕沧海桑田早已发生了改变。
去完善
释义
1. 天台:位于浙江天台县北,为著名道家胜地。
2. 王屋:即王屋山,位于河南西北部。
3. 云程:比喻高位或道行高深的境地。
4. 酒债:指拖欠的债务。这里指向主人借宿未还的情谊。
5. 十洲: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居处。
6. 箓:道教记载上天神旨的秘籍。
7. 三洞:道教称上中下洞天为“三洞”。
8. 华表:汉代皇宫门前的立柱。这里是诗人借用典故,表明自己将以一种超脱的态度看待生死轮回。
9. 桑田:描述沧海桑田的变化,表示世事无常。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古诗是诗人熊皎写给胥尊师的赞美诗。首联描绘了胥尊师的仙人形象,绿发童颜、身着轻盈的羽衣,在天台王屋山一带游历。颔联写其行踪飘忽,乘风云而起,酒债尚未还清,需待仙药炼成。颈联描绘其修炼之地景色,房屋被烟雾笼罩,仿佛置身十洲仙境,开箓仪式让鬼神为之惊叹。尾联则想象未来某日,胥尊师重回华表之际,恐怕世间已经沧海桑田,物是人非。整首诗通过描绘胥尊师的神仙形象和修炼场景,展现了诗人对于得道成仙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深深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熊皎的《赠胥尊师》是一首赞美道术的诗,创作于唐代。在唐代时期,道教思想非常盛行,许多文人都受到了道家学说的影响。熊皎本人也是一位崇尚道教的文人,他对道教修炼者的尊敬和赞美,在这首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700-800年之间,这个时期正是唐朝的鼎盛时期,社会繁荣稳定,文化艺术发展迅速。熊皎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道教修炼者充满了敬仰之情。
在这一时期,道教得到了唐政府的重视和支持,道教文化得以传播和发展。熊皎作为一位文人,他的人生际遇可能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文化氛围息息相关。他的诗作也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特征,如在这首诗中,他对胥尊师的赞美,实际上是对整个道教世界的向往和对道家修炼者的敬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