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梅
江南近腊时,已亚雪中枝。一夜欲开尽,百花犹未知。
人情皆共惜,天意欲教迟。莫讶无浓艳,芳筵正好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江南地区接近腊月时分,梅花已经在皑皑白雪中绽放出鲜艳的花朵。就在一夜之间,梅花仿佛就要全部盛开完毕,而其他的花卉似乎都还未察觉到春天的到来。人们都为这美丽的景象感叹,认为这是上天的安排使梅花开得稍微有些迟。不要觉得这美景不够浓郁华丽,其实这正是我们在宴会上欣赏和品味的好时候。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近腊:指冬季接近年末的时候。腊,农历十二月。
2. 亚:位于……之下,此处有覆盖的意思。
3. 人情:人的情感或意愿。
4. 共惜:共同珍视。
5. 天意:上天的旨意。
6. 教迟:使推迟。
7. 莫讶:不要惊讶。
8. 浓艳:色彩浓重的花卉。
9. 芳筵:摆满鲜花的筵席。
去完善
赏析
《早梅》是唐代诗人熊皎的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早春的梅花为对象,通过描绘梅花的生长环境和姿态,表达了诗人的独特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联“江南近腊时,已亚雪中枝”,描述了江南地区临近腊月时节,梅花已经盛开在白雪覆盖的枝头。这里,诗人运用了“亚”字,形象地描绘了梅花与雪花的相互映衬,表现了梅花的坚韧和高洁。
颔联“一夜欲开尽,百花犹未知”,则进一步刻画了梅花的特性:一夜之间,梅花即将盛开殆尽,而其他的百花尚未察觉到春天的到来。这里,诗人通过对比,突出了梅花的早发和春天的气息,也表现了梅花与众不同的品质。
颈联“人情皆共惜,天意欲教迟”,则是诗人的感慨之词。诗人认为人们应该共同珍惜这早发的梅花,因为它象征着春天的到来,是大自然赋予人们的美好。同时,诗人也揭示了梅花的早发并非偶然,而是大自然的安排,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对自然的敬畏。
尾联“莫讶无浓艳,芳筵正好吹”,则是诗人的劝诫之词。诗人提醒人们不要对梅花的淡雅感到惊讶,因为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在诗人看来,这淡雅的香气正适合在宴会上飘扬,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愉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梅花的赞美,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自然的敬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早梅》是唐代诗人熊皎的一首咏梅诗。这首诗描绘了早梅凌霜傲雪的英姿,表达了诗人对早梅的赞美和对顽强精神的向往。创作时间大约为唐代早期,具体时间已不可考。
熊皎作为唐朝的一位书生,他的人生经历坎坷,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取得功名。这种人生经历使得他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有着深刻的体会,因此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顽强精神的赞美。
在唐代早期,社会风气较为开放,文人墨客们喜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个人情感和人生观。熊皎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深受其影响,他以梅花为主题,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哲理意味的诗歌作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