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标题包含
山前犹见月,陌上未逢人。 果熟秋先落,禽寒夜未栖。 深逢野草皆为药,静见樵人恐是仙。 厌听啼鸟梦醒后,慵扫落花春尽时。 废土有人耕不畏,古厅无讼醉何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前的月亮依然明亮,但是在田间的小路上却遇不到一个人。 果实成熟时往往在秋天落下,禽类也因为寒冷而在夜间无法栖息。 在荒野中遇见的每一棵草都像是良药,看到那些砍柴的人时,甚至会误以为他们是仙人。 醒来听到鸟叫声让我感到厌烦,而春天结束时,我对落花也无心去清扫。 即使土地荒废也有人耕种,不觉得可怕,古旧的客厅里没有诉讼的事务,喝醉了又有什么关系呢?
去完善
释义
1. 山前:指山前的某地,可能是诗人所居住或途经的地方。 2. 陌上:阡陌之上,即田间小路上。 3. 秋先落:秋天果实成熟时先行脱落。 4. 禽寒夜未栖:寒冷的夜晚,鸟儿尚未栖息。 5. 深逢:深入遇到的。 6. 草药:这里指具有药用价值的野生植物。 7. 樵人:打柴的人,此处可能寓指隐逸之士。 8. 厌听:听腻了。 9. 慵扫:懒散地打扫。 10. 废土:荒废的土地。 11. 古厅:古老的厅堂。
去完善
赏析
熊皎的《句》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乡村画卷,语言清新自然,描绘出生活片段和美好景象。首联写山间月下景色,路旁未见行人,颇显清幽;颔联写果实成熟在秋天率先坠落,禽类因寒冷夜晚不栖息,表现物候规律;颈联则描绘作者心境:以山野草作为药物似乎暗示自己恬淡处世的态度,见到打柴的人就像看到仙人一般,赞美隐逸生活的美好;尾联表达厌倦世俗纷扰,陶醉于乡村野趣,享受这份宁静与恬淡之情。整首诗用质朴的语言描绘出田园风光及隐居生活的情趣,表达了诗人向往闲适、清静的生活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熊皎的这首《句》创作于唐朝中期,大约在公元8世纪。这是一个人才辈出、文化繁荣的时代,熊皎作为一位诗人,以其独特的艺术才华和敏锐的时代观察力,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在这个时期,熊皎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取得功名。然而,这并没有打消他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他依然坚持创作,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的诗歌主题广泛,既有描绘自然风光的佳作,也有抒发人生哲理的篇章。 在唐朝中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这使得文人墨客有了更多的创作空间和灵感来源。熊皎的这首诗《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虽然熊皎在生活中遭遇了不少挫折,但他仍然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这也是我们后人从他诗作中感受到的精神力量。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