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天遥野阔雁书空
天遥野阔雁书空。山远暮云中。目断江南烟雨,□□敧枕春风。功名富贵,何须计较,烟际疏钟。解道浅妆浓抹,从来惟有坡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空辽阔,大雁在天空中飞翔。山脉深远,隐藏在暮色云层中。目光所及是江南的烟雨景色,倚靠枕头享受春风。功名利禄,何必去计较呢?聆听远处传来的钟声。要说对美景的赞美,非苏东坡莫属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沈端节:北宋文学家,字约之,杭州人。有《双溪集》等作品传世。
2. 朝中措:词牌名,又名“桃源忆故人”。双调四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
3. 雁书空:大雁在空中飞翔。此处指鸿雁传书,借指书信往来。
4. 山远暮云:远方的山峦与暮云相接。
5. 目断:眺望直到看不见。
6. 江南烟雨:江南地区的春雨景象。
7. 敧枕春风:斜倚在枕头上感受春天的气息。
8. 功名富贵:功成名就,富贵荣华。
9. 何须计较:不需要去计较。
10. 烟际疏钟:烟雾弥漫中的稀疏钟声。
11. 解道:解说。
12. 浅妆浓抹:淡妆和浓妆,这里指不同风格的景物描绘。
13. 从来:从来如此。
14. 坡翁:苏轼的别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以“天遥野阔”开篇,表达了辽阔无边的天空和大地之间的景象。紧接着的“雁书空”则是以大雁在空中飞翔的身影,作为传递信息的象征。而下一句的“山远暮云中”则是通过描绘远处的山峦和暮云,将视野进一步拉伸,展现出一种宁静而辽阔的画面。
在描写了远景之后,作者又转向近景,用“目断江南烟雨”来表现江南水乡的美景,以及人们对远方的思念之情。接下来的“□□敧枕春风”则是通过对“春风”的描绘,传达出春天的气息,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下片中,作者开始探讨人生的哲学问题。他提出“功名富贵,何须计较,烟际疏钟”的观点,认为人们不应该过于追求名利,而应该享受当下生活的美好。接下来,他用“解道浅妆浓抹,从来惟有坡翁”来表达自己对苏东坡的喜爱与崇敬,认为只有像苏轼那样的人,才能真正理解生活的真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沈端节,南宋末年著名文人,他在公元1256年创作了这首《朝中措·天遥野阔雁书空》。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已经岌岌可危,蒙古大军南侵,边疆战事频繁。在这样一种动荡的时局下,沈端节以文人为国忧,发出深沉的哀叹。
当时,沈端节任职官员,他在观察和体验边塞生活的同时,对国家前途深感忧虑。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无奈,一方面希望自己能够为国效力,另一方面又深感无力回天。这首诗正是他这一时期心境的真实写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