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黄氏贫乐斋 其一
濂洛相传无别法,孔颜乐处要精求。
须凭实学工夫到,莫作闲谈想像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濂洛:指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创立的濂溪学派和洛阳学派。两派均为宋明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2. 孔颜:指孔子和他的弟子颜渊。在儒家传统中,孔子与颜渊被视为道德修养的最高典范。
3. 精求:深入探究、细致研究。
4. 实学:真正的学问,即从实际生活中体验并领悟到的真理。
5. 莫作闲谈想像休:不要让闲谈和想象停止,意味着要继续深入研究与实践。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学习、修养与快乐的独特看法。诗中引用了“濂洛”(指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程颐等人的学说)以及“孔颜乐处”(孔子和颜回的快乐生活),强调在学术研究上需要认真探求真理。诗人认为,真正的学问功夫并非流于表面,而是需要通过实践来实现的。此外,诗人还提醒读者不要将学问当作闲聊的话题,而应努力追求更高层次的领悟。整首诗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学习与生活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题黄氏贫乐斋 其一》是南宋时期的著名文人真德秀的作品。在公元1203年(即宋宁宗嘉泰三年)的春天,真德秀因为被贬职而来到潭州(今天的湖南长沙)担任通判。在这段时间里,他结识了当地的一位姓黄的隐士,这位黄先生虽然家境贫寒,但是生活得非常快乐,这种乐观的精神让真德秀深受感动。
当时正处于南宋时期,这是一个经济、文化都比较繁荣的时期,但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内外问题。内部,当时的统治者较为软弱,政治腐败严重;外部,北方的金国对南宋构成了巨大的军事压力。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有识之士都希望通过改革来振兴国家,但他们的努力往往受到保守势力的阻碍。真德秀本人就是一个坚定的改革派,他曾多次上疏建议改革,但都未能得到采纳,因此被贬到了潭州。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真德秀通过观察黄先生的贫乐生活,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他认为,富贵荣华都是过眼烟云,只有内心的宁静和快乐才是永恒不变的。因此,他用这首诗表达了对黄先生的敬意,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人生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