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将之荆州南与张伯刚马惣钟陵夜别

标题包含
将之荆州南与张伯刚马惣钟陵夜别
荆台别路长,密绪分离状。莫诉杯来促,更筹屡已倡。 烛花侵雾暗,瑟调寒风亮。谁念晓帆开,默睇参差浪。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荆台的离别路上,我们依依惜别,道不尽心中的离愁。不必埋怨酒宴的时间短暂,因为时间已在钟表滴答声中悄然流逝。蜡烛的花絮在雾气中显得暗淡无光,而琴声却在寒风中更加明亮。又有谁能理解早上扬帆起航的心情?默默看着那此起彼伏的浪花,心中五味杂陈。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荆州:古九州之一,位于长江中游地区。 2. 张伯刚:人名,具体人物不详。 3. 马惣:人名,具体人物不详。 4. 钟陵:即今江西省南昌市,古代曾为钟陵县。 5. 莫诉杯来促:不要抱怨离别时喝酒的时间紧迫。诉,抱怨;杯,指喝酒;促,时间紧迫。 6. 更筹:古代报更用的竹签或木签。这里代指时间。 7. 倡:指歌唱。 8. 烛花:蜡烛燃烧时形成的花状物。 9. 侵:逼近。 10. 瑟调:瑟是一种古代的弦乐器,调是调整弹奏。瑟调是指弹奏瑟的过程。 11. 谁念晓帆开:谁在思念拂晓时开船的情景。晓,拂晓;帆,帆船;开,出发。 12. 默睇参差浪:默默地看着江面上的波浪起伏不定。睇,看;参差,形容事物高低不齐;浪,波浪。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荆州与友人告别的场景。首联“荆台别路长,密绪分离状”,通过描述离别的地点和心绪,展现了诗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颔联“莫诉杯来促,更筹屡已倡”,意味着离别的酒宴上,众人频频举杯,相互倾诉离情,时间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颈联“烛花侵雾暗,瑟调寒风亮”,通过烛花、瑟声等意象,展现了离别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尾联“谁念晓帆开,默睇参差浪”,以扬帆起航的情景收尾,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友人的祝福。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将之荆州南与张伯刚马惣钟陵夜别》是唐代诗人杨衡在公元825年左右创作的。这一时期正值唐敬宗宝历元年,朝政相对稳定,但民间仍有不少离愁离别之情。当时杨衡即将离开故乡,奔赴荆州南部任职,内心感慨良多。 在诗人的生活中,他与好友张伯刚、马惣在钟陵分别的夜晚产生了强烈共鸣,这种分别的哀愁渗透到了他们的诗歌创作中。虽然身处宦途,但是他们仍然保持着真挚的友谊和诗人特有的浪漫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