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采莲曲

标题包含
采莲曲
凝鲜雾渚夕,阳艳绿波风。 鱼游乍散藻,露重稍欹红。 楚客伤暮节,吴娃泣败藂。 促令芳本固,宁望雪霜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傍晚的雾气凝结在池塘上,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水面上,微风拂过,吹起了绿色的波纹。鱼儿在水中嬉戏,时而分散,时而聚集;露水加重了花朵的负担,使它们微微倾斜。来自楚地的游客因为暮色而伤感,吴地的女子则为凋零的花朵而哭泣。然而这一切都是暂时的,是为了促使植物茁壮成长,而不是期望它们能在风霜中继续生存。
去完善
释义
1. 楚客:泛指在外的游人。这里可能暗含作者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愁绪。 2. 暮节:原意是晚秋时节,此处暗示了秋天的到来。 3. 吴娃:古代对江苏一带女子的称谓。这里是杨衡以苏州籍身份,自称为"吴娃",有哀怜自身流寓异地的含义。 4. 泣败藂:意思是伤心于莲花凋败的景象。 5. 促令芳本固,宁望雪霜中:这是劝慰之言,意思是让荷花趁着阳光充足的季节快速生长,固其根本,而不要期望在风雪严寒的季节生存。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采莲景象的诗。在诗的开头,诗人以“凝鲜雾渚夕”描述了采莲时的环境,雾气弥漫的水边,夕阳即将落下,这种意境显得宁静而美丽。接着以“阳艳绿波风”描绘了波光粼粼的湖面,和风轻轻拂过的场景。接下来,诗人用“鱼游乍散藻,露重稍欹红”来展现湖面上的动态美,鱼儿在水藻间穿梭,随着露水的加重,荷花的花瓣渐渐倾斜,这种描绘生动形象。 后半部分的诗,诗人从写景转向抒情,表达了他的感慨。“楚客伤暮节,吴娃泣败藂”传达了诗人在感叹岁月的流逝和自然的凋谢,也表现了人们在面对时光消逝时的无奈与哀愁。最后两句“促令芳本固,宁望雪霜中”则传达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他希望莲花能够顽强生长,不受风雪的摧残,这也寓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既有美丽的自然景色描绘,又融入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使得诗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动人的力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采莲曲》是唐代诗人杨衡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唐德宗时期(780-805年)。 在这个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诗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都受到了时代的影响。他们追求个人才华的展现和社会地位的提升,因此文学创作非常活跃。杨衡作为一位年轻的文人,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才情,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和采莲女的劳动场景,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与此同时,这个时期的诗歌风格也受到了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的影响。杨衡在学习他们的基础上,发展了具有个人特色的诗歌艺术。他的这首《采莲曲》以清新的笔触、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