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玄和师仙药室
山边萧寂室,石掩浮云扃。
遶室微有路,松烟深冥冥。
入松汲寒水,对鹤问仙经。
石几香未尽,水花风欲零。
何年去华表,几度穷苍冥。
却顾宦游子,眇如霜中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山边的寂静小屋里,石头遮掩着轻飘飘的云朵门。
在小屋周围隐约有一条小径,烟雾笼罩的松树显得幽暗。
在松林深处汲取寒冷的水,与白鹤谈论神仙的故事。
石桌上熏香还未完全消散,水面上水花四溅,似乎快要凋谢。
是哪一年离开了华表,又是第几次探访了苍茫的天空。
回头再看看那些做官出游的人,渺小得像霜中的萤火虫。
去完善
释义
山边:指玄和师仙药室的地理位置,坐落在山中。
萧寂:形容环境寂静而冷清。
石掩:用石头封闭。
浮云:这里指飘荡的云彩,引申为事物的无常。
扃:门窗。
遶室:环绕着房屋。
微有路:有一条若隐若现的小路。
松烟:指松树间的烟气。
深冥冥:形容烟雾弥漫。
入松:进入松树丛中。
汲寒水:从寒泉中取水。
鹤:指仙鹤,古人认为仙鹤能带来吉祥。
问仙经:向仙鹤询问成仙的方法。
石几:用石头制成的桌子或茶几。
香未尽:指燃烧的香火还未熄灭。
水花:水面上的波纹。
风欲零:风吹动着水花,好像它们快要凋谢了。
何年:什么时候。
去华表:离开尘世。
几度:多次。
穷苍冥:探索宇宙的奥秘。
却顾:回头看。
宦游子:离家在外做官的人。
眇如霜中萤:比喻仕途艰难,如同在寒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的萤火虫。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山间修仙的道士为描绘对象,展现了一幅与世隔绝、神秘幽静的景象。作者在首联点明诗的主题——玄和师的仙药室,同时通过“萧寂”、“石掩”等词描绘出室外的环境,展现出修仙者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
颔联写诗人进入室内的感受,“微有路”表现出路途的艰险与隐居之地的隐僻;而“松烟深冥冥”则借松树上的烟雾将室内的昏暗神秘传达出来。
颈联写玄和师的生活场景:为炼制仙药需要到山间松树下汲取寒冷的水源,向鹤鸟请教修炼之道。这一部分将道士炼药的场景描绘得生动形象。
尾联表达了诗人对玄和师的敬仰之情。他赞美玄和师是超脱世俗之人,同时也是告诫那些追逐名利的人要淡泊名利,切勿庸人自扰。诗人用“霜中萤”来比喻宦游人,形象地表达了这种情感。
全诗通过营造宁静神秘的环境氛围,展现了修道者远离尘世纷扰,追求精神解脱的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唐代贞元年间(785年-805年),诗人在经历了两次科举落榜后,投笔从戎,远赴塞外,戍守边疆。在这期间,他一方面亲身感受到了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和磨难,另一方面也见证了百姓在艰苦环境下顽强的生存意志。这使得他对人生、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然而战事结束后,他的壮志难酬,再加上远离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使得他在精神上一度陷入困顿和迷茫。这一时期的诗人,虽然经历世事沧桑,但却始终保持着一颗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心。他借助于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景和自己的心境,表现出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