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花树
都无看花意,偶到树边来。可怜枝上色,一一为愁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都没有观赏花朵的意愿,只是偶然来到树旁。令人同情的是树枝上的颜色,每一朵都是因愁苦而开放。
去完善
释义
都:概指首都长安。
可怜:同情或哀怜之意。
去完善
赏析
《题花树》是唐朝诗人杨衡的一首描绘花树的诗歌。这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诗人内心的忧郁和感慨。诗人以“都无看花意,偶到树边来”开篇,展现出自己并无观赏花卉的意图,只是偶然来到了花树的旁边。这里,诗人通过表达自己对花的无意关注,反衬出他内心的忧郁情感。接下来,诗人进一步描述了花树的景色:“可怜枝上色,一一为愁开。”意思是,那花树上美丽的颜色,每一朵都在为我的忧愁而绽放。这里的“为愁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哀伤情绪,并赋予花朵一种同情诗人的感觉。整体而言,这首诗歌语言质朴,意境深邃,充分展示了诗人杨衡的独特才情和对生活哲理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花树》是唐代诗人杨衡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唐德宗时期(780-805年),这个时期唐朝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诗歌创作也十分繁荣。
杨衡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著名文人。然而,他在青少年时期家境贫寒,生活困苦。这使得他早年的诗作充满了对人生困境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花树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生活的期许。
在这个时代,许多文人都以诗文为寄托,表达对国家、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思考。杨衡也不例外,他的诗作既反映了个人生活的艰辛,也表现了对国家社会的关注。这种关注体现在他对花的描绘上,花树象征着美好时光,也代表了国家的繁荣昌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