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赴袁州次香馆
病舆憩上馆,缭绕向山隅。荒葛漫欹壁,幽禽啄朽株。
力微怯升降,意欲结踟躇。谁能挹香水,一为濯烦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病者乘舆来到乡间小舍稍作休息,四周景致优美,有山有隅。这里杂草丛生,鸟儿在寂静的角落里寻找腐朽的植物充饥。因为虚弱无力,我担心着上下楼梯,徘徊不已。此时若有一人能够为我擦拭香水,洗去所有的烦恼和劳累,那该有多好啊。
去完善
释义
1. 病舆:生病时乘坐的车子。
2. 上馆:高处的馆舍或驿站。
3. 缭绕:曲折环绕。
4. 山隅:山的角落或弯曲处。
5. 荒葛:荒芜的藤蔓。
6. 漫:随意地。
7. 欹壁:倾斜的墙壁。
8. 幽禽:指生活在幽静地方的鸟类。
9. 啄朽株:啄食枯死树木。
10. 升降:上升与下降,指爬山和下山。
11. 意欲:心里想要。
12. 结踟躇:徘徊不前。
13. 挹:舀取。
14. 香水:清净的水。
15. 濯:洗涤。
16. 烦纡:形容心情烦躁焦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病中赴袁州的所见所感为主题,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疲惫不堪、渴望清静的思绪。首句“病舆憩上馆”,点明了诗人因病在旅途中暂时停歇的身份,同时暗示了诗人的疲态与无奈。接下来的两句,“荒葛漫欹壁,幽禽啄朽株”,诗人用荒草和幽禽的形象比喻自己目前的困境。对于诗人来说,当前的处境就像这蔓延的荒草,无法抑制的生长;又如同被啄食的朽木,无力抵抗外来的侵扰。随后,诗人通过“力微怯升降,意欲结踟躇”进一步表现出自己的困顿和挣扎。他以升降比喻人生中的起起落落,而自己的力量却如此微弱,使他感到焦虑和无助。最后两句,“谁能挹香水,一为濯烦纡”,诗人表达出对摆脱困境的热切渴望。他希望能有一种力量,像那挹自香水的清泉一样,洗去他的痛苦和烦恼,让他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与宁静。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内心安宁的追求,展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病中赴袁州次香馆》是唐朝诗人杨衡所作。在诗中,杨衡描绘了自己病重时前往袁州途中所见的景色和感受。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解读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首先,关于诗词的创作时间。杨衡生活在唐代(618-907年),具体创作年代无从考证,但我们可以从诗中的内容和风格推断,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他晚年时期。
其次,我们来关注一下这一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杨衡出生于书香门第,早年游学四方,但他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在他人生的晚期,由于种种原因,他曾一度病重在床。在这一时期,他因病痛折磨而深感生活的艰辛。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对生活的不满。
最后,我们来关注一下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但在这一时期,社会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其中,科举制度的不公、宦官权力过大等问题尤为严重。这些问题对杨衡这样的知识分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他们在追求功名的同时,也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综上所述,这首诗《病中赴袁州次香馆》的创作背景是在杨衡晚年的病痛时期,他在面临人生困境时,通过对旅途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深深忧虑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