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赋得夜雨滴空阶送魏秀才

标题包含
赋得夜雨滴空阶送魏秀才
委簷方滴滴,沾红复洒绿。醉听乍朦胧,愁闻多断续。 始兼泉向细,稍杂更声促。百虑自萦心,况有人如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屋檐下雨水点点滴滴,红色绿色都被淋湿。喝酒听时朦朦胧胧,听到烦恼的事总是断断续续。开始的时候像泉水一样细小,后来又混杂了更急的声响。心中的忧虑如同藤蔓般萦绕,更何况还有那如同美玉般的人儿。
去完善
释义
1. 魏秀才:指魏霑,字雨竹,唐朝时期的一位学者。 2. 委簷:屋檐滴水。委,这里意为向下流动;簷,即屋檐。 3. 滴滴:形容水滴落下的声音。 4. 红:此处指落花。 5. 绿:指绿叶。 6. 醉听:醉酒时聆听。 7. 朦胧:模糊不清。 8. 愁闻:带着忧愁去听。 9. 断续:时而停止,时而继续。 10. 兼泉向细:形容雨水汇集在一起的声音逐渐变得细微。兼,合并、汇集;泉,泉水,这里代指雨水。 11. 更声促:夜深时分,打更的声音急促。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 12. 百虑:形容思绪繁多。 13. 萦心:萦绕在心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夜雨滴落在空荡荡的台阶上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魏秀才别离的感慨。 首联“委簷方滴滴,沾红复洒绿”通过雨滴落在屋檐、花红叶绿间的形象描绘,展现了夜的寂静和雨的飘渺。 颔联“醉听乍朦胧,愁闻多断续”则通过对比诗人沉醉时听觉模糊和哀愁时心绪纷乱的状态,传达出诗人在别离时刻心情复杂。 颈联“始兼泉向细,稍杂更声促”将雨声与其他声音融合,衬托出游子出行时的离愁与忧虑。 尾联“百虑自萦心,况有人如玉”则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魏秀才的关怀和思念之情,以及对其美好品质的赞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赋得夜雨滴空阶送魏秀才》是唐朝诗人杨衡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这是一个政治较为稳定、经济逐渐恢复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杨衡的人生经历起伏不定。他早年因战乱流离失所,后寓居江东,一度出家为僧,过着清苦的生活。后来他决心从军,为国效力,却因战功不著而未能得到提拔。在这段时间里,杨衡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相互唱和,他们的友情成为他生活中的一大慰藉。 在唐德宗贞元年间,唐朝社会相对稳定,但由于长期的战乱和内部的腐败,国家的实力已大不如前。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多感叹世事无常,关注民生疾苦,诗歌作品多表现个人遭遇和社会现实。杨衡的这首《赋得夜雨滴空阶送魏秀才》正是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特点。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