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长门怨

标题包含
长门怨
丝声繁兮管声急,珠帘不卷风吹入。 万遍凝愁枕上听,千回候命花间立。 望望昭阳信不来,回眸独掩红巾泣。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丝丝的声音繁忙而急促,如珠帘般美丽的画卷在风中展开。 万千次凝望中带着深深的哀愁,仿佛置身于繁华的花海之中等待命令。 远方那闪烁的光芒是昭阳的方向,心中期盼的回信却迟迟不来,只得独自回顾往事,用红色的围巾掩面哭泣。
去完善
释义
1. 丝声:指琴弦弹奏的声音; 2. 管声:指箫笛等管乐器发出的声音; 3. 珠帘:以珍珠串成的帘子,这里比喻豪华的居所; 4. 昭阳:代指汉成帝时的宠妃赵飞燕,这里借指皇帝所在的宫殿。
去完善
赏析
《长门怨》是一首描绘失宠妃子哀怨情绪的古诗。首句“丝声繁兮管声急”通过音乐意象来展现情感的紧张与激烈,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的内心波澜。“珠帘不卷风吹入”描绘出宫中环境寂寥,令人联想到女主人在深宫的孤独生活。接下来两句“万遍凝愁枕上听,千回候命花间立”则着重刻画了她的愁绪满怀和对命运的无奈挣扎。最后两句“望望昭阳信不来,回眸独掩红巾泣”更进一步地展示了她的失望与哀伤。全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既有细腻的心理刻画,又具备高度的抒情性,将人物形象与感情色彩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长门怨》是唐代诗人杨衡所著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朝中期(约公元755-804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 在创作《长门怨》时,杨衡正处于他人生的低谷期。他曾以才华横溢而闻名于世,但因种种原因未能跻身朝廷。这使得他对世事有了深刻的感悟,也更加珍视自己的才能和理想。 与此同时,唐朝中期正值安史之乱后的稳定时期。虽然国家恢复了秩序,但社会矛盾依然尖锐,民生疾苦日益严重。这种时代背景下,杨衡对国家的现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油然而生,从而创作出了这首表达深切哀愁的《长门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