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夷陵郡内叙别

标题包含
夷陵郡内叙别
礼娶嗣明德,同牢夙所钦。 况蒙生死契,岂顾蓬蒿心。 雁币任野薄,恩爱缘义深。 同声若鼓瑟,合韵似鸣琴。 将迓空未立,就赘意难任。 皎月托言誓,沧波信浮沈。 荆台理晨辙,巫渚疑宵襟。 悯悯百虑起,回回万恨深。 候更促徒侣,先晓彻夜禽。 灯彩凝寒风,蝉思噪密林。 留念同心带,赠远芙蓉簪。 抚怀极投漆,感物重黄金。 分鸾岂遐阻,别劒念相寻。 傥甘蓬户贱,愿俟故山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婚姻中传承美德,共享一宴是值得尊敬的。 更何况我们立下过生命之约,怎会顾及蓬蒿草芥的心。 礼物可以随意些,真挚的爱源于深厚的道义。 我们的声音如同一曲和谐的乐器,共同和声如同弹奏美妙的琴音。 虽然尚未结婚,但我很难忍受成为您的负担。 誓言如同明亮的月光,我们的感情如同水面的波纹时隐时现。 清晨出发去荆州,夜晚停驻在巫山。 忧虑如潮水般涌来,伤心之情犹如万箭穿心。 等待的夜晚尤其漫长,不如早点回家休息。 寒冷的夜空中闪烁着灯火,蝉儿在树林深处呼唤同伴。 互相赠送定情信物,以此寄托心中的情感。 真诚的情感胜过金银财宝,分别的时候依依不舍。 即使分隔千里,也不会断绝彼此的思念。 我愿意安心地等你,回到我们曾经相识的地方。
去完善
释义
1. 礼娶嗣明德:以礼相待娶妻以继家族美德。嗣,继承。 2. 同牢:指新婚夫妇共食。 3. 生死契:比喻深厚的友情。 4. 蓬蒿:此处形容居处简陋。 5. 雁币:用来比喻礼物。 6. 野薄:田野贫薄之地。 7. 伉俪:指配偶,这里指妻子。 8. 未立:未有居所。 9. 就赘:入赘,做女婿。 10. 托付誓言:寄托誓言。 11. 沧波:波浪翻滚的大海。 12. 荆台:泛指高台。 13. 巫渚:即巫山,位于湖北省。 14. 悯悯:悲伤的样子。 15. 候更:时刻更替。 16. 徒侣:结伴而行的朋友。 17. 夜禽:夜鸟。 18. 灯彩:装饰灯具的材料。 19. 蝉思:蝉鸣的声音。 20. 留念同心带:表达留恋之情。 21. 赠远芙蓉簪:赠送远行的人芙蓉花状的簪子。 22. 抚怀:安慰的心情。 23. 感物:感慨事物变化。 24. 分鸾:离别。 25. 别剑:分别时留下的佩剑。 26. 倘甘蓬户贱:表示愿意过平凡的生活。 27. 愿俟故山岑:期待再次相聚在山丘上。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挚友别离时的情景和心情。全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深沉的离别哀愁。在叙事过程中,诗人通过对细节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人物性格、关系以及所处环境的特点。例如,通过“礼娶嗣明德,同牢夙所钦”表达了他们对礼仪和道德的重视,而“况蒙生死契,岂顾蓬蒿心”则透露了他们深厚的友情。此外,诗人还通过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同声若鼓瑟,合韵似鸣琴”)、拟人(“皎月托言誓,沧波信浮沈”)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总之,这是一首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离别诗,读来令人感慨万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夷陵郡内叙别》出自唐朝诗人杨衡之手。关于他的生平资料虽然有限,但据现有资料显示,他是唐朝时期一位有才华的文人墨客。此诗的创作时间大概在唐玄宗时期(712-756年),正是大唐盛世的鼎盛时期。 在杨衡生活的时代,唐代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领域有着丰富多样的发展。杨衡身处这样的文化氛围中,自然深受熏陶。然而,尽管社会环境较为安定,但人生中总会有离别、重逢等情感波动。诗人正是在夷陵郡与朋友分别时写下了这首抒怀之作。 诗中表达了他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相互告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他在诗歌中描绘了离别之际那种惆怅、感伤的气氛,让人感受到了对朋友离去的惋惜和对未来相聚的期待。总的来说,《夷陵郡内叙别》是杨衡在这个特定历史背景下,通过个人经历和感受,抒发对生活的理解以及对友谊的珍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