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石门寺重送李尚赴朝,时兼宗正卿
象阙趋云陛,龙宫憩石门。清铙犹启路,黄发重攀辕。
藻变朝天服,珠怀委地言。那令蓬蒿客,兹席未离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如同在大象门前的宫廷中迎接皇帝,又像在龙宫中小憩于石门。清静的鸣金声仍在提示前行之路,年老的长者再次紧握车辕。朝见时更换的天子礼服,对着大地娓娓道来。请不要让那些野草般的人们,再离开这宴席与美酒。
去完善
释义
1. 象阙:汉代宫殿前的左右阙门。此处借指皇宫大门。
2. 云陛:台阶上的浮云图案。此处指皇宫的台阶。
3. 龙宫:皇帝的宫殿。
4. 石门:广州的石门寺,是唐代著名的佛教寺庙。
5. 清铙:清脆的铜铙声,比喻钟声。
6. 启路:指在道路上行走或出发。
7. 黄发:年老头发由白转黄,形容老年人的头发。这里代指老年人。
8. 攀辕:拉着车辕表示挽留。
9. 藻变:华丽的纹饰。
10. 朝天服:朝见皇帝的礼服。
11. 珠怀:珍珠宝石镶嵌的盒子。
12. 委地言:将珍贵的言辞寄托在地上。
13. 蓬蒿客:诗人自喻,指自己是一个过着平凡生活的普通人。
14. 兹席:此地的宴席。
15. 离尊:离开酒宴。
去完善
赏析
《广州石门寺重送李尚赴朝,时兼宗正卿》是唐代诗人杨衡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主要描绘了李尚即将赴任朝官的情景。首联“象阙趋云陛,龙宫憩石门”描述了李尚即将前往皇宫任职,他在旅途中暂且休息于石门寺。这里的“象阙”和“云陛”都象征着皇宫与朝廷,而“龙宫”则暗示着皇帝所在的宫殿。
颔联“清铙犹启路,黄发重攀辕”表达了李尚在离别的场景中,敲击着铙钹乐器为前路祈福,黄发老者依依不舍地为他践行。这里以“清铙”和“黄发”的形象描绘出离别的气氛。
颈联“藻变朝天服,珠怀委地言”表达了李尚身着华贵礼服,准备面见天子。诗人用“藻变”一词来形容他的朝服华美无比,展现出他即将上任的高贵身份。
尾联“那令蓬蒿客,兹席未离尊”表达了诗人对李尚即将离去的留恋之情。他以“蓬蒿客”自比,流露出自己与李尚之间的深厚友谊。同时,通过“兹席未离尊”这一意象,传达出诗人期望能够与李尚再次欢聚的愿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广州石门寺重送李尚赴朝,时兼宗正卿》是唐代诗人杨衡所作。诗的创作时间是唐肃宗至德年间(756-758年)。这个时期正是唐朝安史之乱之际,国家动荡不安。
在这个特殊时期,杨衡本人也是命运多舛。他原本出身于书香门第,年轻时即有才名。然而,由于战乱,他的家乡被毁,亲人离散,自己也被迫流离失所。在旅途中,他曾遇到过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就包括李尚。他们在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下结为挚友,共同度过了这段艰难的岁月。
李尚在这首诗中被描绘成一个忠诚于国家、满怀抱负的人物。他在乱世中担任宗正卿一职,表现出对国家的高度责任感。而杨衡对李尚的送别,既是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也是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期待。
综上所述,这首《广州石门寺重送李尚赴朝,时兼宗正卿》创作于安史之乱的特殊时期,反映了作者杨衡在这段历史背景下的个人遭遇和家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