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赵处士居
云居避世客,发白习儒经。有地水空绿,无人山自青。
废梁悲逝水,卧木思荒庭。向夕霏烟敛,徒看处士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居住在远离尘世的人,虽然头发花白但依然勤学经典。这里的水倒映着天空的绿色,而无人经过的山依然郁郁葱葱。荒废的桥梁让人想起流逝的时光,躺在那里的树木似乎在思念过去的繁华。傍晚时分,烟雾逐渐消散,只看到那颗属于隐者的星星。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云居:比喻高人隐士的住所。此处指赵处士的住处。
2. 避世客:躲避世俗纷扰的人,此处指赵处士。
3. 发白:头发变白,形容年老。
4. 习儒经:研习儒家经典,此处表示赵处士虽年岁已高,仍勤奋学习。
5. 有地:即“地在”,意思是这个地方。
6. 水空绿:河水呈现出碧绿色。
7. 无人:没有人的踪迹。
8. 山自青:山峦自然而然地呈现出青色。
9. 废梁:废弃的桥梁。
10. 逝水:流逝的水,此处指时间。
11. 卧木:倒在地上的树木。
12. 荒庭:荒废的庭院。
13. 向夕:傍晚时分。
14. 霏烟:飘散的烟雾。
15. 敛:消散。
16. 处士星:处士是古代对隐士的称呼,此处指赵处士居所的方向。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经赵处士居》中,诗人杨衡描绘了一幅宁静安详的隐士居所景象。开篇两句“云居避世客,发白习儒经”,以云彩缭绕的山居为背景,塑造了一个超脱尘世、潜心儒学的隐士形象。接下来的“有地水空绿,无人山自青”,则以山水景色为基调,凸显了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美妙画面。
接下来的“废梁悲逝水,卧木思荒庭”,则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之情。最后两句“向夕霏烟敛,徒看处士星”,借夕阳下弥漫的烟雾以及天空中的星星,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那位离世处士的敬仰之情。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与抒情的笔调,传递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理想与追求,展现了他独特的人生哲理和审美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经赵处士居》是唐代诗人杨衡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8世纪中期,即唐朝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诗歌创作尤为活跃。
赵处士是指赵师秀,他是唐代的一位隐逸文人,以诗画闻名于世。杨衡在拜访赵师秀的故居时,写下了这首充满怀旧情感的诗歌。在这首诗中,杨衡通过对赵师秀居所的描绘,表达了对这位隐逸文人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这个时期,唐朝社会风气较为开放,许多文人墨客选择远离尘嚣,过著隐居生活。这种生活方式在当时颇受推崇,成为文人士大夫追求的理想境界。杨衡作为一位文人雅士,对赵师秀的隐逸生活充满了向往,因此在他创作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