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冬夜举公房送崔秀才归南阳

标题包含
冬夜举公房送崔秀才归南阳
闻君动征櫂,犯夜故来寻。 强置一尊酒,重欵百年心。 灯白霜气冷,室虚松韵深。 南阳三顾地,幸偶价千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听说您即将起程离去,我在夜晚特地赶来相寻。 硬要请您喝上一杯酒,再次结识这颗渴望友谊的心。 灯光下霜露的寒气显得冰冷,房间空寂而松树的声音更加深沉。 在南阳这片曾经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地方,有幸得到如此珍贵的友谊。
去完善
释义
1. 冬夜:指冬天的夜晚。 2. 举公房:即举人公署。隋唐时期科举考试取士,选拔人才的一种机构。这里是指地方官办的书院或者学堂。 3. 杨衡:唐朝诗人,字中亮。 4. 闻君:听到你的消息。君,对对方的敬称,这里指崔秀才。 5. 动征櫂(zhào):准备启航的船桨,这里指启程出发。 6. 犯夜:古代有严格的宵禁制度,夜间外出称为“犯夜”。 7. 故来寻:特意前来拜访。 8. 强置:勉强置办。 9. 一尊酒:一杯酒。尊,古代盛酒的器具。 10. 重欵:再次款待。 11. 百年心:长寿的心意,这里是祝愿对方健康长寿的意思。 12. 灯白:灯火明亮。 13. 霜气冷:寒冷的霜气。 14. 室虚松韵深:房间空荡,松木的香气浓郁。 15. 南阳:位于中国河南省西南部的一个城市。 16. 三顾地:这里是借用刘备三顾茅庐的典故,指诸葛亮躬耕地,代指人才聚集地。 17. 幸偶价千金:有幸相遇,价值连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冬夜”为背景,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崔秀才在寒冷夜晚相聚的场景。开篇点题,描述了作者听闻友人即将离去,连夜前来拜访的情景。接着表达了与友人对饮、畅谈心声的深厚情谊。诗人以“灯白霜气冷,室虚松韵深”生动描绘了室内外的寒冷氛围,使整首诗显得沉静而庄重。最后,作者提到南阳是著名的三顾茅庐之地,祝愿友人能够如同刘备遇到诸葛亮那样遇到知己,获得价值千金的机遇。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冬夜举公房送崔秀才归南阳》是唐朝诗人杨衡所作,具体创作时间在公元8世纪上半叶。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经过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繁荣昌盛的局面。然而,这样的盛世背后也隐藏着危机,诸如宦官干政、藩镇割据等问题日益严重,这为后来安史之乱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杨衡作为一位颇有才情的文人,他与许多士人一样,有着建功立业的抱负。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他虽然才华横溢,但在科举考试中屡屡受挫,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这种人生际遇使他感受到了时代的无情,同时也激发了他对友情的珍视。这首《冬夜举公房送崔秀才归南阳》正是在这种情境下创作的,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以及对友人在乱世中谋求发展的关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