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竹枝词 其三十五
半种花园半种田,儿家生计总由天。楝花风后黄梅雨,满地珍珠不计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花园中种植一半的花卉,另一半用来耕作庄稼,这样的生活都是由上天安排的。每当楝树花开、黄梅雨季来临,满地的雨滴就像无数颗珍珠般闪闪发光,这样的美景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去完善
释义
注释:1. 半种花园半种田:描述台湾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即一部分土地用于种植花卉,另一部分土地则用来耕种稻谷等作物。
2. 儿家生计总由天:意指当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天气和自然条件。
3. 楝花风后黄梅雨:描述了台湾地区的气候特点,楝花指的是每年4月份左右盛开的楝树花朵,而黄梅雨则是我国南方地区初夏时常出现的连续阴雨天气现象。
4. 满地珍珠不计钱:形象地描绘了黄梅雨时节地面上的水滴如同满地的珍珠般美丽,但人们并不在乎它们能否换取金钱,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台湾竹枝词·其三十五》是近代诗人丘逢甲所作,描绘了台湾田园生活的场景。诗歌的前两句“半种花园半种田,儿家生计总由天”,通过描述农家的劳作生活,展现了台湾农村朴实自然的风貌。而第三句“楝花风后黄梅雨”则点明了季节,描述了台湾初夏的景象,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最后一句“满地珍珠不计钱”,以“珍珠”比喻洒落的雨水,表现了农家生活中辛勤劳动却心无旁骛的精神风貌。整首诗歌语言简练,画面生动,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台湾竹枝词·其三十五》是清朝诗人丘逢甲在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所创作的。这一年,甲午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身为台湾人的丘逢甲,对祖国的河山遭受分割感到无比的痛心。
此时,丘逢甲已经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文人,他的诗才横溢,在台湾文坛具有很高的声誉。然而,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他的人生际遇却充满悲凉。一方面,他对日本的侵略行径深感愤慨,另一方面,他又对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感到痛心疾首。因此,他将这种复杂的情感融入到诗歌中,以表达自己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民族尊严的捍卫。
在那个时代,台湾正处于历史的转折点,面临着巨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丘逢甲作为一位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他用诗歌记录了这个特殊时期的社会现象和人们的思想感情,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