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宝汉茶寮歌

标题包含
宝汉茶寮歌
青山不幸近城郭,万坟鳞葬成痏疮。安知近郭无完坟,前者已掘后者藏。每遭兵燹尤不幸,攻城筑垒多夷伤。抛残万骨没秋草,圹砖墓石墙营房。君不见五羊城外山上坟,明碑已少况宋唐!千年忽出买地碣,玉骨久化黄尘扬。土花洗出南汉字,传之好事珍琳琅。当时邑里藉考證,其奈书劣文侜张!清明风吹花草香,出门拜山车马忙。茶寮杂坐半伧父,谁吊扶风廿四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lixiang1111925
去完善

译文
青翠的山丘偏近城区,繁多的坟墓排列如鳞甲。哪能知道在近郊也有完美墓地,因为前面已经挖掘,后面的人再埋藏。战争是如此的不幸,当战火席卷时,会破坏得更多。无数的尸骨被淹没在秋草丛中,坟墓的建筑材料用来筑起了军营。你可知在广州城外的山上,明朝时期的墓碑都很少了,更何况唐宋呢!千年的古碑偶然被挖掘出来,白骨早已化作尘土飞扬。泥土之下浮现出南汉的字迹,有心人士将其珍重收藏。那时乡里的志书记载有所疏漏,可惜书的质量不高文字模糊。清明节的风吹过,花草香气四溢。人们纷纷出门扫墓,车水马龙。在茶馆闲聊的大多是庸人,有谁去悼念扶风二十四娘呢?
lixiang1111925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宝汉茶寮: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的一个地方。 2. 青山不幸近城郭:这里的“城郭”指的是城墙外围的地方。 3. 万坟鳞葬成痏疮:意思是很多坟墓如同鱼鳞般覆盖着这片地方,但保存得并不完整。 4. 安知近郭无完坟,前者已掘后者藏:意思是哪里知道城墙附近就没有完整的坟墓呢,前面的已经被挖了,后面的则被隐藏了起来。 5. 每遭兵燹尤不幸,攻城筑垒多夷伤:兵燹指战争造成的破坏,这里描述的是战乱的破坏给墓葬带来的影响。 6. 抛残万骨没秋草,圹砖墓石墙营房:描写战乱过后墓葬的景象。 7. 五羊城外山上坟,明碑已少况宋唐:广州的五羊区有许多古代墓葬,其中明朝的墓碑已经很少了,更别说宋朝和唐朝的了。 8. 千年忽出买地碣,玉骨久化黄尘扬:千年前的墓志铭突然出现,而尸骨早已化为尘土。 9. 土花洗出南汉字,传之好事珍琳琅:古迹中隐藏着南方的文字,被好事者视为珍宝。 10. 当时邑里藉考證,其奈书劣文侜张:当时的县城依靠这些古迹来考证历史,可惜记载的资料质量不高,真伪难辨。 11. 清明风吹花草香,出门拜山车马忙:清明节时,人们纷纷去扫墓祭祖。 12. 茶寮杂坐半伧父,谁吊扶风廿四娘:在喝茶的时候,看到的人们鱼龙混杂,谁又能悼念扶风的二十四个女子呢?
lixiang1111925
去完善
赏析
《宝汉茶寮歌》丘逢甲,通过对青山、墓地、战争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开篇以“青山不幸近城郭”写出青山与城市的紧密关系,紧接着用“万坟鳞葬成痏疮”表现出墓葬之多,表现了生人与亡人的相互依存。诗人以此引出城市战争导致的坟墓被破坏的现象,揭示了人类历史中的诸多不幸。 随后,诗中以五羊城外的山上坟为例,描述了被毁坏的墓碑和历史痕迹。透过一片黄尘和土花,诗歌揭示了一个遥远时代的生活景象。尽管曾经的历史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但人们仍通过文字来回忆和解读。诗人以此提醒读者关注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紧接着,诗人描述了清明节时拜山的人们,但他们的关注点却并不在于历史文化,而是各自忙碌的车马生活。在这种情境下,诗人发出疑问:有谁还记得扶风廿四娘呢?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历史虚无和文化遗失的忧思。 整首诗篇饱含着诗人对人类历史的深邃洞见和对现实生活的担忧。在历史的发展中,文化积淀和传统精神应得到更多关注和传承。
lixiang1111925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宝汉茶寮歌》为清朝诗人丘逢甲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895年,正值甲午战争期间,中国在与日本的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等地。此时,丘逢甲正在台湾担任台湾兵备道,亲眼目睹了战败后的民众疾苦。 在诗中,丘逢甲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宝汉茶寮的景色,同时表达了他对民众苦难的关注和忧虑。他以“冠盖满京华,群公有剩酒”讽刺那些奢侈享乐的上层人士,而“百姓何所望,岁晚但增愁”则表达了他对普通民众的深深同情。 此外,丘逢甲在诗中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希望国家和民族能够重新振兴的愿望。他写道:“蛟龙腾跃秋江上,夜深霹雳闻惊雷”,暗示国家局势的紧张和可能的变化。总的来说,这首《宝汉茶寮歌》反映了丘逢甲在当时复杂历史背景下,对国家命运和个人理想的深深思考。
lixiang1111925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