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以摄影心太平草庐图移写纸本 其三

标题包含
以摄影心太平草庐图移写纸本 其三
绢寿八百年,纸本寿过之。人生百年耳,写此将何为?吾亦爱吾庐,此意陶潜知。黄者径菊花,碧者门柳丝。南山有佳气,松风吹酒卮。高咏归去来,宜得图传之。惜皆付后人,图者非当时。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姚翁年七十,照海须眉白。为写吾庐图,森森见松柏。群山走腕下,万里若咫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ayiwuaio
去完善

译文
这幅画作可保存八百年之久,纸张则更胜一筹。而人生不过百年,为何要绘制这些呢?我钟爱我的家宅,陶渊明应能明白这层深意。黄色的菊花满布在小径上,绿色的柳树点缀着家门。南山弥漫着一股祥和之气,松风吹拂着酒杯。我高声吟唱着《归去来兮辞》,真是值得绘制成画卷传颂。可惜啊,这一切只能留给后人,画画的人并非当时之人。花十天画完一幅山水,五天时间完成一块石头。画家姚翁已经七十高龄,他深邃的眼神中露出白色的须发。他为我家画了这幅作品,画面中的松树和柏树显得郁郁葱葱。山川景色汇聚在他的笔下,万里江山仿佛尽在咫尺之间。
ayiwuaio
去完善
释义
《以摄影心太平草庐图移写纸本 其三》丘逢甲注释: 1. 绢寿八百年,纸本寿过之:绢是一种细腻的丝织品,常用作书画的载体。寿命指保存时间。这句话表示相比绢,纸张更为耐用,能够保存更长的时间。 2. 人生百年耳,写此将何为:字面意思为人生不过百年,创作这幅作品有什么意义呢? 3. 吾亦爱吾庐,此意陶潜知:我爱我的家,这个心意只有陶渊明能懂。 4. 黄者径菊花,碧者门柳丝:黄色的花是路边的菊花,绿色的是门口的柳树。 5. 南山有佳气,松风吹酒卮:南山有着美好的气息,松树吹动着酒杯。 6. 高咏归去来,宜得图传之:高声歌唱着“归去来”,这幅图应当被传承下去。 7. 惜皆付后人,图者非当时:可惜这些都被后人所知,而图画所描绘的景象并非当时的景象。 8.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用十天的时间来画一条河流,五天的时间来画一块石头。 9. 姚翁年七十,照海须眉白:指姚翁年龄七十岁,白发苍苍。 10. 为写吾庐图,森森见松柏:为了画出我家的样子,松柏显得苍翠。 11. 群山走腕下,万里若咫尺:手掌下的群山仿佛只有咫尺的距离。
ayiwuaio
去完善
赏析
《以摄影心太平草庐图移写纸本 其三》这首诗歌是清代诗人丘逢甲的作品。这首诗主要描绘了画家用尽毕生精力去创作一幅画作的情景。前四句诗通过绢寿和纸本寿来表达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并引发思考:人为什么要花费时间在这看似无意义的事情上?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诗人对家园的热爱,这种情感只有陶渊明能够理解。诗人用黄色代表菊花,绿色代表柳丝,以此表达对自然美的热爱。同时,南山的美景让人感受到愉悦,松风吹动着酒杯,使得饮酒的氛围更加融洽。诗人在此处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遗憾地表示这些画面都无法传递给后人。即使画家用了十天的时间去画一江水,五天的时间去画一块石头,也无法完全展示出当时的景象。这里可能暗示了艺术的局限性,以及时间的流逝对人的影响。接着,诗人提到姚翁(指明代画家姚绶)在七十岁时依然精神矍铄,他为诗人画出太平草庐图,画面中松树挺拔,显得十分庄重。而群山在他的笔下仿佛变得渺小,距离仿佛也变得近了。这表达了画家技艺的高超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综上所述,《以摄影心太平草庐图移写纸本 其三》这首诗歌通过对画家绘画过程的描述,展现了艺术家的辛勤努力以及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ayiwuaio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以摄影心太平草庐图移写纸本 其三》丘逢甲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清朝末期,即公元1895年左右。这一时期,清朝内外交困,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诗人丘逢甲发出了“沉海龙珠仍照耀,种山瑶草自荣枯”的感慨,期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改变国家的命运。 在这段时间里,丘逢甲的人生经历也颇受波折。他曾任广东潮州府知府,后因抗敌失利而辞官回乡。他的家乡位于广东潮州,是一个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地区。在那里,他目睹了国家衰败的景象,内心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在清朝末期,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激化。西方列强的侵略使得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国家。然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丘逢甲并没有放弃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民族尊严的坚守。他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表达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期盼。
ayiwuaio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