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枫落河梁野水秋。
澹烟衰草接郊丘。
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
天杳杳,路悠悠。
钿筝歌扇等闲休。
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枫叶飘落在河边的桥上,秋天的溪水静静流淌。
轻淡的烟雾和枯萎的草地连接着远处的乡村和山丘。
醉倒在小小的村落里,梦中的我依偎在高大的红色建筑旁。
天空高远,道路漫长。
随意丢弃了装饰用的筝和扇子。
每年都在灞桥边看到令人伤感的杨柳,鸳鸯在池塘边的芙容叶子也会引起人的忧愁。
去完善
释义
《鹧鸪天》苏庠注释:
1. 河梁:指桥梁。
2. 野水秋:秋天的野外溪水。
3. 澹烟:淡薄的烟雾。
4. 衰草:枯萎的草。
5. 郊丘:泛指郊区。
6. 小坞:山坳或溪边的小块平地。
7. 黄茅店:用黄茅草盖顶的乡村客店。
8. 高城:高楼林立的城市。
9. 赤叶楼:古代洛阳的赤叶楼。
10. 天杳杳:天空高远的样子。
11. 路悠悠:路途遥远的样子。
12. 钿筝:镶有钿石的筝,代指弹筝女子。
13. 歌扇:歌舞时用的扇子。
14. 灞桥: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一座古桥。
15. 杨柳:杨树与柳树的合称。
16. 鸳浦:鸳鸯游息的水边。
17. 芙蓉:荷花。
去完善
赏析
词人的《鹧鸪天》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立体的秋天景象,“枫落河梁野水秋”写出了季节的特征和环境的静谧;“澹烟衰草接郊丘”则是以静态的画面展示了秋天的另一个侧面。接下来的几句则从个人视角出发,描述了词人在这样秋天里的活动与心情。
无论是“醉眠小坞黄茅店”的惬意生活,还是“梦倚高城赤叶楼”的思绪飘渺,都展现了词人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接下来的“天杳杳,路悠悠”则以宽阔的视野表现出人对自然世界的敬仰,同时也预示着离别和分别的到来。
随后的“钿筝歌扇等闲休”,又由大及小,由外在的环境回归到了个人的情感世界。最后两句“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通过两个典型的景物——灞桥的杨柳和鸳鸯浦的芙蓉,将别离之情和孤独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首词意像丰富、意境深远,既有秋天景色的生动描绘,又有个人情感的细腻抒发,两者相互辉映,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秋日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鹧鸪天》是宋代诗人苏庠的一首词作,创作于北宋末年。此时正值乱世,国家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苏庠作为文人雅士,内心充满了忧国忧民之情。在这首词中,他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和悠扬笛声,表达了内心的宁静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创作这首词时,苏庠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时期。他在官场上的抱负未能实现,因此选择了归隐田园,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在这段时间里,苏庠游览了江南各地,欣赏了许多美丽的山水景色,这些经历都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来源。
此外,这个时期的北宋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内部政治腐朽,外患不断,人民生活困苦。然而,江南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相对较为安定。在这里,人们可以暂时忘却战乱和贫困,享受短暂的安宁。苏庠正是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