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会稽颂 其二

标题包含
会稽颂 其二
肇三圣兮传一中,建人极兮参洪蒙。 元圭锡兮汝绩,昭华归兮汝躬。 大道公兮均嬗继,家天下兮繇姒氏。 嵩石兮发祥,讴歌兮与子。 誓甘野兮服叛,养国老兮贵齿。 席不重兮味不贰,琴瑟屏兮钟鼓置。 思皇训兮克俭,心敬承兮敢坠。 祀四百兮绵景祚,兆大横兮垂异世。 越山兮蜿蜒,镜水兮漪涟。 焕祠宫兮屹峙,肃庑祀兮愉然。 端冕兮龙章,执圭兮琳琅。 想规重兮矩叠,恍韶奏兮铿锵。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始于三位圣贤传承一个智慧,建立人类至高无上的地位共同进入浩瀚的知识海洋。 你的成绩因神赐的玉圭而闪耀,光辉归于你的身体。 公正之道共享蜕变与继承的力量,国家的统治者由姒姓而来。 高山磐石见证繁荣的发源,颂歌伴随着与你共度的时光。 誓言忠于疆土拒绝叛逆,尊崇为国家付出的长者。 同席不再注重形式,一同品味美食;音乐在耳边萦绕,钟声鼓声阵阵。 我们思考如何遵守先贤教导,心生敬畏不敢疏忽。 祭祀延续了四百年的繁荣,福泽百世无疆。 越过山脉曲折前行,湖泊波光粼粼。 辉煌的祠庙赫然屹立,在这里进行虔诚的祭拜充满喜悦。 庄重的朝服搭配龙的纹饰,手持玉圭光彩照人。 想象那些曾经辉煌的规则与秩序,仿佛是和谐的旋律回荡耳旁。
去完善
释义
1. "肇三圣兮传一中":字面意思是开始于三位圣人(尧舜禹)的教化,传承一种治理之道。这里的三圣指的是中国上古时期的杰出领导人尧舜禹,他们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理想君主形象。 2. "建人极兮参洪蒙":这句话意思是建立人类社会的最高准则,与广大民众共同生活。“建人极”是指建立起人类社会的最高道德标准或理想社会形态;"参洪蒙"是参与到广大的百姓生活中去,体现出治理者与民众的紧密关系。 3. "元圭锡兮汝绩":这是说将元圭赐给你们作为你们的功绩,这里的元圭指的是帝王授予臣子的奖赏。 4. "昭华归兮汝躬":意思是把荣耀和华贵归于你们自身。这句话是鼓励官员们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因为这样才能获得荣誉和尊贵的地位。 5. "大道公兮均嬗继":这句话意味着公平正义是公众共同遵循的原则,也是政权交替应当遵循的规律。 6. "家天下兮繇姒氏":此句中的“家天下”是中国古代的皇位继承制度,即皇位由皇帝的儿子继承。繇、姒都是古代神话中的人物,这里用他们的名字象征这种制度。 7. "嵩石兮发祥":这句诗词歌颂了嵩山的尊贵与崇高,"发祥"一词是形容开创基业的神圣之处。 8. "讴歌兮与子":赞美之歌献给诸位君子。"讴歌"在此处指赞美、颂扬之声;"与子"意为给予你们。 9. "誓甘野兮服叛":在誓词中承诺效忠国家,服从法律。"甘野"是比喻宣誓忠诚的地方,"服叛"是指忠诚地遵守法规,不做违法的事情。 10. "养国老兮贵齿":敬重有经验的老人,让他们在国家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国老"是对德高望重的老人的尊称,"贵齿"表示重视年长者的意见和作用。 11. "席不重兮味不贰":意味着生活节俭,不搞奢侈浪费。"席不重"是铺张的反义词,表达的是简朴的生活态度;"味不贰"是强调食物的美味和多样性,不是一味的奢侈享受。 12. "琴瑟屏兮钟鼓置":意指贤者在场的时候,只摆放琴瑟这些乐器,而不用钟鼓等喧闹的乐器。"琴瑟屏"指的是安静的乐器,"钟鼓置"则指声音喧闹的乐器。 13. "思皇训兮克俭":秉承先皇的教诲,务必勤俭持国。"思皇训"指的是回忆和遵循前代皇帝的教导;"克俭"表示能够坚守勤俭节约的精神。 14. "心敬承兮敢坠":内心恭敬地接受并遵循这些教诲,不敢有丝毫懈怠。"敬承"表示严肃地接受;"敢坠"则是说不敢有丝毫怠慢。 15. "祀四百兮绵景祚":这句话意思是祭祀四百年的先祖,祈求国家繁荣昌盛。"祀四百"代表长久的历史,"绵景祚"则表达了祈福国泰民安的愿望。 16. "兆大横兮垂异世":预兆国家有巨大的运气和机会,可以绵延数百年之久。"兆大横"是指国家的运势旺盛;"垂异世"则表示这样的好运可以延续到未来。 17. "越山兮蜿蜒":描述越地的山势连绵起伏,犹如一条巨龙盘绕于此。"越山"是指越地的山脉,"蜿蜒"用以形容山脉的壮丽景色。 18. "镜水兮漪涟":描绘镜湖波光粼粼的美景,水面涟漪泛起,如诗如画。"镜水"是古人对镜湖的雅称,"漪涟"用来形容湖面波光粼粼的景象。 19. "焕祠宫兮屹峙":照亮神庙和宫殿,使之巍峨耸立。"焕祠宫"形容神庙和宫殿光辉璀璨;"屹峙"是指它们矗立在那里,显得十分庄严。 20. "肃庑祀兮愉然":在庄重的殿堂中举行祭祀活动,众人神色愉悦。"肃庑祀"是指在肃穆的环境中举行祭祀仪式;"愉然"则表示参加者们心情愉快。 21. "端冕兮龙章":这句话意味着官员们都身穿华丽的官服,上面绣有龙的图案。"端冕"是指官员们穿着正式的朝服;"龙章"则指衣服上绣有的龙的图案。 22. "执圭兮琳琅":手握玉圭,闪耀着晶莹的光芒。"执圭"是指拿着象征权力与地位的玉圭;"琳琅"用来形容玉圭发出的光辉。 23. "想规重兮矩叠":沉思规范的重要性,规矩严密。"想规重"是思考规范的重要性和严谨性;"矩叠"则强调规矩必须严格遵守。 24. "恍韶奏兮铿锵":宛如奏响美妙和谐的韶乐,乐声清脆悦耳。"恍韶奏"描述音乐的美妙和谐;"铿锵"形容音乐的清脆悦耳。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会稽地区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会稽地区的历史、地理和文化景观,表达了对这一地区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诗歌的开篇,作者强调了会稽地区的历史底蕴,以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肇三圣兮传一中,建人极兮参洪蒙”表达了会稽地区在历史上的繁荣和影响力。接下来的诗句中,作者通过对会稽地区自然景观的描绘,如“越山兮蜿蜒,镜水兮漪涟”,展现了会稽地区美丽的自然风光。同时,作者还通过描述会稽地区的文化遗产,如“焕祠宫兮屹峙,肃庑祀兮愉然”,展示了会稽地区的文化底蕴。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表达自己的思考和对会稽地区的敬意,进一步强调了对这一地区的赞美。“思皇训兮克俭,心敬承兮敢坠”表达了作者对会稽地区人民勤劳、节俭的品质的赞赏。而“祀四百兮绵景祚,兆大横兮垂异世”则表达了作者对会稽地区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会稽地区的深厚感情和高度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会稽颂》是南宋文学家陆游所作。这首诗歌创作于南宋末年,正值金国入侵、宋室南渡的历史时期。陆游在当时生活困顿,多次被迫弃官回乡,目睹国家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忧国忧民之心愈发强烈。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会稽山水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和国家的热爱之情。他赞美了会稽山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表现出了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对民族精神的弘扬。诗中的“三江”指的是浙江、江苏和江西,这三江地区在南宋时期成为抗金前线,陆游在此抒发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军民抗击侵略者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