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会稽颂·大禹陵

标题包含
会稽颂·大禹陵
瞻越山兮镜之东,郁得木兮丛。 倚青霞兮窆石,枕碧流兮宝宫。 端黻冕兮穆穆,列俎豆兮雍雍。 梅为梁兮挟风雨,倏而来兮忽而去。 芝产殿兮间见,橘垂庭兮犹古。 壁腾辉兮桂荐瑞,书金简兮缄石蒉朝万玉兮可想, 探灵文兮何秘。嗟洚水兮潢流, 民昏垫兮隐隐忧。运大智兮无事, 锡洪范兮攸畴。身劳兮五岳, 迹书兮九州。亶王心兮不矜, 迄四海兮歌讴。猗圣宋兮中兴, 驻翠跸兮稽城。独怀勤兮旷代, 粲奎文兮日星。扬舲兮拊鼓, 吴歈兮郑舞。奠桂酒兮兰肴, 庶几仿佛兮菲食卑宫之遗矩。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纵览山川于镜之东,绿意盎然的树木丛生其中。 倚靠青霞的石头埋葬在此,清澈的河流是珍贵的宫殿之源。 戴着礼帽,态度肃穆,排列整齐的祭器闪耀着光泽。 梅木为梁,风雨交加,时而突然出现,又忽然消失。 灵芝在殿堂中时有生长,柑橘在院落里垂挂如故。 墙壁闪耀着光辉,桂花与瑞草相映成趣,金色的书籍被藏于石蒉之中,期待着能解开万玉之谜, 探索那神秘的文字蕴含了什么奥秘。 感叹洪水泛滥,民众在水中浮沉,心中忧虑不已。 依靠大智慧来消除灾难,赐给人民治理洪水的法则。 亲身探访五岳,足迹遍布九州。 以宽广的心胸接受人民的颂歌,至今仍传颂不息。 赞美那圣明的宋朝,在危城中重整旗鼓,建立了新王朝。 心怀勤劳,超越了世代,灿烂的文化如同日月星辰。 扬帆起航,击鼓前行,歌颂着江南的风土人情。 摆设桂酒和兰花美食,希望能够缅怀古代的俭朴之风。
去完善
释义
1. 会稽:今浙江绍兴一带的古地名,此处是颂扬大禹的地方。 2. 大禹陵: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会稽山麓,是大禹的陵墓。 3. 越山:即会稽山,位于浙江绍兴地区。 4. 镜之东:指会稽山的东边,这里是比喻的用法,将越山比作镜子,东边就是镜子映照出来的地方。 5. 郁得木:树木繁茂的样子。 6. 丛:聚集在一起。 7. 倚青霞:形容墓碑傍依山峦的景象。 8. 窆石:下葬时用来镇住墓穴的石碑。 9. 枕碧流:指墓碑坐落在清澈的水边。 10. 宝宫:祭祀祖先的地方。 11. 端黻冕:穿着礼服的意思。 12. 穆穆:庄重的样子。 13. 列俎豆:指摆设祭祀的用具。 14. 雍雍:和谐的样子。 15. 梅为梁:梅树枝作为屋梁,形容其古老破旧。 16. 挟风雨:表示房屋简陋,抵挡不住风雨。 17. 倏而忽:形容风吹过,梅梁就消失了。 18. 芝产殿:灵芝生长在宫殿中,古人认为这是吉祥的象征。 19. 间见:偶然出现。 20. 橘垂庭:橘子挂在庭院里,象征着丰收和繁荣。 21. 犹古:依然如故,保持不变。 22. 壁腾辉:墙壁反射光芒,表示室内明亮。 23. 桂荐瑞:桂花作为吉祥的象征,预示着祥瑞的出现。 24. 书金简:指书写在金属薄片上的文字。 25. 缄石蒉:封存在石头盒子里的东西。 26. 万玉:形容丰富的玉石。 27. 可想:可以想象到。 28. 探灵文:探索神秘的经文。 29. 何秘:多么神秘。 30. 嗟洚水:感叹洪水泛滥。 31. 潢流:水流回旋,这里比喻洪水泛滥。 32. 民昏垫:形容百姓受洪水侵扰的困苦状况。 33. 隐隐忧:心中充满忧虑。 34. 运大智:运用大智慧。 35. 无事:没有困难。 36. 锡洪范:赐予治理洪水的法则。 37. 攸畴:永恒不变的准则。 38. 五岳:中国五大名山,分别为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和嵩山。 39. 迹书:记录事迹。 40. 九州: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分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41. 亶王心:真心为王者。 42. 不矜:不骄傲,谦逊。 43. 迄四海:直到四海之内。 44. 歌讴:歌颂。 45. 圣宋:宋朝,此处指宋室南渡后的南宋时期。 46. 中兴:国家由衰转盛的时期。 47. 驻翠跸:皇帝的车驾停在绿色的草地上。 48. 稽城:绍兴市的古称,这里指绍兴城。 49. 独怀勤:独自坚守勤劳的美德。 50. 旷代:漫长的年代。 51. 粲奎文:璀璨的文学瑰宝。 52. 日星:如同日月星辰般闪耀。 53. 扬舲:划船。 54. 拊鼓:敲击鼓点。 55. 吴歈:江南地区的民间音乐。 56. 郑舞:郑国的舞蹈。 57. 桂酒:用桂花酿制的酒。 58. 兰肴:用兰花烹饪的菜肴。 59. 庶几:希望。 60. 仿佛:近似。 61. 菲食:微薄的饮食。 62. 卑宫:简陋的住所。 63. 遗矩:过去的规矩。
去完善
赏析
《会稽颂·大禹陵》这首古诗生动地描绘了绍兴大禹陵的壮丽景色与庄严氛围。作者巧妙地运用丰富的意象,通过生动的描绘、鲜明的对比以及细腻的描绘手法,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壮观的大禹陵画卷。 诗中“瞻越山兮镜之东,郁得木兮丛”两句,首先以远观越山的景象开篇,以镜湖衬托其壮丽。之后转入对树木繁茂的描述,营造一种静谧的氛围。紧接着“倚青霞兮窆石,枕碧流兮宝宫”展现出陵区背靠青山,面临碧水,宏大的陵墓建筑群矗立其间。 接下来的四句“端黻冕兮穆穆,列俎豆兮雍雍。梅为梁兮挟风雨,倏而来兮忽而去”是对大禹陵祭祀场景的描绘。作者以庄重的服饰和祭品强调了仪式的庄严,接着用雨中的梅花作为房梁这一颇具象征意义的画面,表达了岁月的流转和大自然的变幻莫测。 在“芝产殿兮间见,橘垂庭兮犹古”中,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陵区的植物景观。他巧妙地借助灵芝和柑橘的形象,传达了古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随后的“壁腾辉兮桂荐瑞,书金简兮缄石蒉朝万玉兮可想,探灵文兮何秘”再次强调了大禹陵的神秘色彩,引发人们对神秘事物的好奇与思考。 下文的“嗟洚水兮潢流,民昏垫兮隐隐忧。运大智兮无事,锡洪范兮攸畴”,转向了对大禹治水的赞美。诗人借助于大禹治水的故事,歌颂了大禹的伟大智慧和为民献身的精神。接下来“身劳兮五岳,迹书兮九州”则表达了大禹足迹遍布九州大地,遍历五岳山川的事实。 之后的“亶王心兮不矜,迄四海兮歌讴”描绘了大禹的圣德使四海之内的人民都为之歌颂,这也间接表达了对大禹陵景仰之情。诗人随后写到“猗圣宋兮中兴,驻翠跸兮稽城”,描述了南宋皇帝祭拜大禹陵的情景,以此表达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 结尾部分“独怀勤兮旷代,粲奎文兮日星。扬舲兮拊鼓,吴歈兮郑舞。奠桂酒兮兰肴,庶几仿佛兮菲食卑宫之遗矩”是诗人在此追念大禹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感叹盛世繁华的美好景象。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大禹陵自然与人文景色的赞美,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以及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期许。全诗风格庄重典雅,诗意盎然,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会稽颂·大禹陵》是南宋诗人诸葛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赞颂了大禹治水的伟大功绩,表达了诗人对大禹的敬仰之情。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这是一个战乱频繁、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诗人诸葛兴曾任知州、安抚使等职,多次参与抗金战争,为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在南宋时期,国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然而,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诗人诸葛兴仍然能够坚守自己的信念,关注民生,以诗歌抒发爱国情怀。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展望。 《会稽颂·大禹陵》正是诗人诸葛兴在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之一。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大禹陵的描绘,表达了对大禹治水精神的崇敬,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