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四首 其一
妙高山顶,云海茫茫。
少室岩前,雪霜凛凛。
齐腰独立,徒自苦疲。
七日不逢,一场懡㦬。
别峰相见,落在半途。
只履西归,远之还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绝美的山顶,云雾缭绕。
少室山崖前,冰雪覆盖,冷风凛冽。
独自站立,身形半弯,疲惫不堪。
七天未见,心中满是忧伤。
在别处的山峰相遇,却未能顺利走到一起。
留下一只鞋子往西而归,一切又回归平静。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妙高山顶:指喜马拉雅山的高峰。妙高,即喜马拉雅山脉的藏语音译。
2. 少室岩前:位于河南登封市东南部的少室山。
3. 雪霜凛凛:形容寒冷的天气。雪霜,这里指寒冷的空气。
4. 齐腰独立:形容站立的姿势。
5. 徒自苦疲:表示自己白白地忍受辛苦疲惫。
6. 七日不逢:指七天不见面的意思。
7. 一场懡㦬:形容内心苦恼的状态。
8. 别峰相见:比喻两人在不同的地方见面。
9. 只履西归:源于达摩祖师故事。达摩祖师把一只鞋子遗留在熊耳山(今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境内),以示自己已经离世。
去完善
赏析
《偈四首·其一》是宋僧释思慧所作的一首山水哲理诗。这首诗歌描绘了大自然壮丽的景色与人生哲学之间的巧妙联系,以传达出诗人对于世事无常、人性困顿的深刻理解。在诗歌中,诗人借助于禅宗的禅宗思维方法,将禅意巧妙地融入自然景象之中,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奥义和生活的价值。
首联“妙高山顶,云海茫茫”,以“妙高”和“云海”来形容佛教至高无上的境地,展现出一种壮丽浩渺的氛围。诗人借此来描述自己的精神追求和人格理想,同时也暗示出人生中的困境与艰险。
颔联“少室岩前,雪霜凛凛”,通过描绘“少室岩”前的严冬景象——“雪霜凛凛”,进一步表现作者身处世俗纷扰中的孤独与清冷。诗人以此表达了人们在艰苦环境中坚持信仰的不易与毅力。
颈联“齐腰独立,徒自苦疲。七日不逢,一场懡㦬”,描述了诗人孤身一人的境遇以及寻找同道者的艰难。“齐腰独立”象征着诗人在人格境界上的独立和坚守;“七日不逢”则刻画了诗人寻寻觅觅却不得志的痛苦。而“一场懡㦬”则表明这种困顿挣扎的结果,并传达了佛教“一切皆空”的思想。
尾联“别峰相见,落在半途。只履西归,远之还矣”,则表达了对相逢与离别的坦然面对,即相逢与离别都是一种必然的现象,不应过于执着于其中。最后两句以“只履西归”比喻作者已经悟透了生死之理,达到了远离尘世纷扰的境界。整首诗语言优美,富含哲理,引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四首 其一》是释思慧所作的一首禅宗五言诗,收录于《五灯会元》中。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修行过程中所领悟到的禅定境界和人生的无常。下面是我为这首诗创作背景:
在唐朝时期,禅宗文化盛行,许多文人墨客都受到了禅宗思想的影响。释思慧正是这个时期的一位禅宗僧人,他在修行中深刻地体会到了禅宗的真谛。在这首诗中,他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感悟,展现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
在这段时间里,释思慧经历了许多人生的起起落落,如亲情、友情、爱情等方面的变化。这些经历使他更加明白了生命的无常,也促使他更加深入地研究禅宗,以期找到生活的真谛。同时,这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和文化环境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