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八首 其八
闰年节候晚,六月始梅蒸。
一番云过一番雨,半日阴来半日晴。
草鞋烂却浑闲事,苦是禅人眼不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译文:在闰年的时节里,夏季来得较晚,到了六月才进入闷热的梅雨季节。天气反复无常,时而乌云密布,大雨滂沱;时而云开雾散,阳光普照。连鞋子都湿透了,但这都是小事,让人苦恼的是,我这位禅修者却无法保持清醒的心神。
去完善
释义
1. 闰年:是指农历每两年或三年有一次“润月”,又称“闰月”的年份,作进一步的调整。
2. 节候:指四季气候变化的特点和节气。
3. 梅蒸:指黄梅天气,时值夏季,空气潮湿闷热。
4. 一番云过一番雨:形容天气变化多端,一会儿乌云压顶,一会儿又大雨滂沱。
5. 半日阴来半日晴:指一天中一半时间是阴天,一半时间则是晴天。
6. 草鞋烂却:形容路途遥远,鞋子穿破。
7. 浑闲事:意思是完全不值得一提的小事。
8. 苦是:即为“若是”,表示假设。
9. 禅人:指修禅悟道的人。
10. 眼不醒:即对事物看得不透彻,不明了。
去完善
赏析
《偈八首 其八》是宋僧释思慧的一首佛家诗词。诗中以闰年、六月为线索,描绘了自然界的气候景象。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一番云过一番雨”和“半日阴来半日晴”的形象对比,表现出了大自然的变幻莫测。
紧接着,作者用草鞋比喻生活中的琐事,表明佛家修行之人应该以平常之心对待这些世事。同时,"烂却浑闲事"传达了顺其自然、不强求的人生态度。最后一句“苦是禅人眼不醒”则形象地描绘了修禅之人的迷惘与执着,表达了对世人不解禅宗真谛的感慨。
整首诗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禅宗哲理的独特见解,在揭示大自然规律的同时传递了人生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八首 其八》是唐代著名诗僧释思慧所作的八首五言绝句之一。这组诗歌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当时正值唐朝盛世,文化艺术繁荣发展,佛教兴盛。释思慧作为一位禅僧,以诗明心见性,表达出对生活的洞察和感慨。
在创作这首诗时,释思慧正处于人生的高潮期,他受到唐朝皇帝的礼遇,在长安等地广结善缘,传播佛学思想。同时,他也见证了当时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多元的大环境。这种时代背景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出了深沉的生活感悟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