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桂林殿应诏
步辇出披香,清歌临太液。晓树流莺满,春堤芳草积。
风光翻露文,雪华上空碧。花蝶来未已,山光暖将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步辇缓缓走出香水宫,清澈的歌声传遍太液池。
晨曦中的树上黄莺啼鸣声不断,春天的堤坝上布满绿草。
风光流转如同露水与文字交织,天空被洁白的雪花映照成蓝色。
花朵和蝴蝶翩翩起舞还未结束,阳光渐渐温暖即将落下的夕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桂林殿:即指皇宫里的宫殿。
2. 应诏:古代文人依皇帝所赐之题目作诗。
3. 步辇:辇是一种用人力拉的车,这里指乘坐着步辇。
4. 披香:宫殿名,这里指皇宫。
5. 清歌:歌声清澈,这里指唱歌。
6. 太液:太液池,唐代皇宫中的池塘。
7. 晓树流莺满:清晨的树林里,莺鸟歌声不断。
8. 春堤芳草积:春天的河堤上,绿草繁茂。
9. 风光翻露文:风吹过,露水像文字般翻转。
10. 雪华上空碧:雪景倒映在天空中,显得更加碧蓝。
11. 花蝶来未已:蝴蝶飞舞,花朵盛开,景色优美。
12. 山光暖将夕:夕阳下,山色显得温暖。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春天的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出了自然界中的美好景象。诗歌的开头两句“步辇出披香,清歌临太液”描述了诗人游览宫殿时的情景,为接下来的景物描绘做铺垫。
接下来的诗句中,“晓树流莺满,春堤芳草积”展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树木繁茂、鸟儿啼鸣,堤坝上的花草也郁郁葱葱,这些都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风光翻露文,雪华上空碧”则是对清晨阳光的赞美,阳光穿过露水,形成美丽的光影,仿佛给大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雪华上空碧”则是指天空的蔚蓝与阳光下的白雪交相辉映,展现出一幅美丽的画卷。
最后两句“花蝶来未已,山光暖将夕”则描绘了夕阳西下时,蝴蝶翩翩起舞的美丽画面,以及太阳即将落山时,山间的景色也变得温暖起来。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美景,还传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欣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早春桂林殿应诏》是初唐诗人上官仪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创作于贞观末年(公元649年左右),此时正值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时期,社会繁荣,政治稳定,为文人墨客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其特有的宫廷视角描绘了早春时节桂林殿的美景,展现了皇家宫殿的气派。这一时期,上官仪作为朝廷重臣,深受皇帝信任,因此他的诗作充满了对皇帝的忠诚和对朝廷的敬仰。
此外,在贞观年间,唐代的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诗歌创作方面,以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为代表的前期“四杰”和以陈子昂为代表的后期“四杰”崛起,使得唐代诗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而上官仪则处于这两者的过渡阶段,他的作品既有前期宫廷诗的华丽典雅,又有后期山水田园诗的自然清新,成为了唐代诗歌发展的重要桥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