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山夜临秋
殿帐清炎气,辇道含秋阴。凄风移汉筑,流水入虞琴。
云飞送断雁,月上净疏林。滴沥露枝响,空蒙烟壑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宫殿的帷幕散着清凉之气,皇帝的车辇在秋日阴凉的小路上行走。
凉风吹动着汉代的建筑,流水的声音如同虞舜时的古琴之声。
大雁在云朵间飞翔并逐渐消失,月亮升起照亮了稀疏的树林。
露水滴在树枝上发出滴答的声音,云烟弥漫在山谷之中显得幽深莫测。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殿帐:宫殿的帷幕
2. 辇道:皇帝出行的道路
3. 汉筑:汉代的建筑,这里指汉阙或亭台
4. 虞琴:指古琴名曲《虞舜操》
5. 断雁:离群的孤雁
6. 滴沥:形容水滴落下的声音
7. 空蒙:迷茫,这里指云雾弥漫的样子
8. 烟壑:烟雾笼罩的山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奉和山夜临秋》是唐代诗人上官仪的一首描绘秋日景色的诗。全诗通过对宫殿、秋风、流水、月光等景物的描绘,展现出一幅宁静、空旷的秋日图景。
首联“殿帐清炎气,辇道含秋阴”,以宫殿和辇道为中心,展示出秋天的气息。这里所谓的“清炎气”并非炎热,而是指秋天的清爽;而“秋阴”则是指秋天的阴凉。
颔联“凄风移汉筑,流水入虞琴”,描述了秋风中的音乐之美。“汉筑”指的是古代的乐器,而“虞琴”则是指虞舜所制的古琴。这两句诗将秋风与音乐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氛围。
颈联“云飞送断雁,月上净疏林”,描述了天空中的云彩、大雁和月亮。这里的“断雁”指的是离群的大雁,象征着孤独;而“净疏林”则是指月光下的稀疏树林。这两句诗通过云彩、大雁和月亮的描绘,展现出一种空旷而寂静的景象。
尾联“滴沥露枝响,空蒙烟壑深”,描述了秋天的声音和景色。这里的“滴沥露枝响”是指露水从树叶上滴落的声音,而“空蒙烟壑深”则是指烟雾弥漫的山谷深处。这两句诗通过声音和景色的描绘,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丰富和立体。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宫殿、秋风、流水、月光等景物的描绘,展现出一幅宁静、空旷的秋日图景,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和山夜临秋》是唐代诗人上官仪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唐高宗时期(公元650年-683年)。在这段时间里,上官仪以其才情横溢的文采,受到皇帝器重,曾担任尚书仆射、秘书监等要职。
这一时期的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尤其以诗歌为代表的文学领域,各种题材丰富多样,如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宫廷诗等均有涉及。诗歌形式上更是推陈出新,发展了五言律诗、七言绝句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得唐诗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在上官仪所处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崇尚自然之美,对山川河流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此诗通过对山林夜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仰和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在仕途生涯中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