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奉和秋日即目应制

标题包含
奉和秋日即目应制
上苑通平乐,神池迩建章。楼台相掩映,城阙互相望。 缇油泛行幔,箫吹转浮梁。晚云含朔气,斜照荡秋光。 落叶飘蝉影,平流写雁行。槿散凌风缛,荷销裛露香。 仙歌临枍诣,玄豫历长杨。归路乘明月,千门开未央。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是一个美丽的古代皇家园林,其中包含着许多楼阁和城阙,它们之间相互映衬,呈现出一派富丽堂皇的景象。在园中,不时传来悠扬的箫声,人们仿佛看到了那些华丽的浮桥。晚霞映照着天空,给这宁静的园林增添了几分祥和的气氛。 在落叶飘零的季节,树木和池塘中的荷花开始凋谢,平流的湖泊则成了大雁迁徙的通道。这一切都好像是一幅生动的画卷,让人感叹时光荏苒。夜幕降临,月亮渐渐升起,照亮了这座园林,所有的大门都敞开着,展现出这座城市无尽的繁华与辉煌。
去完善
释义
1. 上苑:皇家园林。 2. 通平:畅通无阻的快乐。 3. 神池:传说中的神秘水池,这里指皇宫。 4. 迩:靠近。 5. 建章:汉代宫殿名,这里借指皇宫。 6. 缇油:一种油脂,用于涂饰船帆,此处形容船只众多。 7. 行幔:行驶中的船队。 8. 箫吹:用箫吹奏音乐。 9. 浮梁:古代桥梁。 10. 朔气:北方的寒气。 11. 斜照:夕阳的光辉。 12. 蝉影:蝉的影子,形容落叶飘落的情景。 13. 平流:平静的水面。 14. 雁行:大雁飞行的队伍,此处指航行在水面上的船只。 15. 槿:木槿花。 16. 凌风:迎着风。 17. 缛:繁盛。 18. 荷销:荷花凋谢。 19. 裛露:带着露水的花朵。 20. 仙歌:美妙的歌声。 21. 枍诣:木名,树高耸入云,借指高处。 22. 玄豫:古人对仙境的称呼。 23. 长杨:汉代宫名,这里借指皇宫。 24. 未央:汉朝宫殿名,这里借指皇宫。
去完善
赏析
此诗《奉和秋日即目应制》为唐代上官仪所作,诗人以独特视角描绘了秋日景色,融合情感与景物,表达出对大自然的敬爱与向往。首联“上苑通平乐,神池迩建章”为上句中的点晴之笔,巧妙地传达了秋日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共融。接下来的颔联、颈联以及尾联则依次呈现出不同维度的秋日场景:楼台掩映,城阙相望;傍晚时分,浮云含朔气,夕阳照耀下的秋天显得生机勃勃;落叶飘摇,寒蝉低鸣;槿花随风飘落,荷花沾染露水而香气四溢;仙歌阵阵,前往幽深之處;月亮升起,照亮夜空,一切美好都显得相得益彰。在诗歌中,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对自然的深情赞颂,对生活情境的独特体验以及对人生境界的高尚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和秋日即目应制》是初唐时期著名文人上官仪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为公元657年,当时上官仪正担任皇帝唐高宗的侍从官,经常为皇帝撰写诏书等文书。这一时期,唐朝的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特别是诗歌创作进入了黄金时期。 上官仪的人生经历丰富,他曾担任过多个重要的官职,如太常博士、给事中、秘书少监等。在他的任职期间,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文才,为朝廷撰写了许多重要的文书。他的文学才华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因此他的仕途一帆风顺。 在这一时期,唐朝的社会风气崇尚文学,许多文人墨客都热衷于诗歌创作。上官仪的诗风清雅脱俗,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不仅在宫廷中广为流传,而且在民间也有很高的声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