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旧供观音比得蒋颖叔所传香山成道因缘叹仰灵异因为赞于后
大哉观世音,愿力不思议。
化身千百亿,于一刹那顷。
香山大因缘,愍念苦海众。
慈悲示修证,欲同到彼岸。
受辱不退转,是乃忍辱仙。
抉眼断两手,不啻弃涕唾。
欻然千手眼,照用无边际。
至人见与执,不在千手眼。
向来弃去时,初无一毫欠。
乃至以千记,我亦无赢余。
是故将示寂,还复本来相。
犹如大虚空,云电或风霾。
须臾各霁止,太虚自寥廓。
我今仰灵踪,欢喜发洪愿。
今生未丧世,誓愿永归依。
更与见闻者,同登无上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观世音菩萨的伟大啊,她的愿力令人无法想象。
她化身为千百亿,在一瞬间完成。
在香山,她发起深厚的因缘,怜悯并关心痛苦的人们。
她用慈悲引导我们修行、证明,希望我们一起到达彼岸。
遭受侮辱而不退缩,这才是忍耐成仙的表现。
剜去眼睛、砍掉双手,这并不比丢弃鼻涕和唾液更加艰难。
突然之间拥有了千手千眼,这种照耀和运用没有边际。
对于得道之人来说,他们看到并且掌握的根本不在于千手千眼。
当它们被抛弃的时候,一切都是如此自然,毫无亏欠。
即使有成千上万的加持,我也不觉得自己有丝毫多余。
所以当我即将显示涅槃之相,我会恢复原本的面貌。
就像广阔无垠的天空,无论风云还是风霾,片刻之后总会停止,而天空仍然高远辽阔。
我现在敬仰菩萨的足迹,满怀喜悦地发出巨大的愿望。
只要我在世间还未失去生命,我就会永远皈依信仰。
我还希望与见到、听闻的人一起,共同攀登无上的佛法。
去完善
释义
《余旧供观音比得蒋颖叔所传香山成道因缘叹仰灵异因为赞于后》注释:
1. 大哉观世音:赞叹观世音菩萨的伟大。
2. 愿力不思议:指观音菩萨具有广大无边的愿力。
3. 化身千百亿:观音菩萨能化身为无数的形象来度化众生。
4. 香山大因缘:指观音菩萨在香山修行成道的因缘。
5. 愍念苦海众:菩萨关心众生的苦难,想要引导他们走向解脱的彼岸。
6. 慈悲示修证:菩萨以慈悲为怀,教导众生修行证果的方法。
7. 受辱不退转:指菩萨在面对羞辱时,仍然坚定信念,不退初心。
8. 忍辱仙:指菩萨以忍耐和包容的心性超越世俗的痛苦。
9. 抉眼断两手:菩萨为了考验自己的决心,剜去眼睛砍断双手,以此来表明心志。
10. 不啻弃涕唾:形容菩萨对自己的身体毫不留恋,如同丢弃鼻涕和唾沫一样。
11. 欻然千手眼:菩萨通过修行,忽然拥有了千手千眼的神通。
12. 至人见与执:菩萨的智慧超越了人们对事物的执着。
13. 不在千手眼:菩萨的神通并非依靠千手千眼,而是内心的清净和智慧。
14. 向来弃去时,初无一毫欠:菩萨在修行过程中,始终保持心灵的纯净,没有一丝一毫的欠缺。
15. 以千记,我亦无赢余:即使菩萨拥有千手千眼的神通,也不会感到满足。
16. 示寂:佛教术语,指菩萨在涅槃前显现寂静的相状。
17. 本来相:指菩萨原本的真实面貌。
18. 云电或风霾:比喻事物变化无常,就像天空中的云彩、闪电和风霾一样。
19. 须臾各霁止:形容事物瞬间归于平静,如同云雾消散后的晴空。
20. 太虚自寥廓:形容菩萨的内心如同浩渺的太空,宽广无边。
21. 仰灵踪:表示对菩萨的敬仰和追随。
22. 洪愿:宏大深远的愿望。
23. 见闻者:指看到听到菩萨事迹的人。
24. 无上法:指至高无上的佛法。
去完善
赏析
《余旧供观音比得蒋颖叔所传香山成道因缘叹仰灵异因为赞于后》这首诗表达的是对观音菩萨的敬仰和赞叹。诗中的“大哉观世音,愿力不思议”描述了观音广大无边的智慧和慈悲,化身为千百亿个形象,救度苦难众生。“香山大因缘”指的是香山的成道因缘,表达了诗人对观音菩萨悲愍众生的敬仰。
诗中通过描绘观音菩萨在修行过程中忍受侮辱、剜眼断手的忍耐精神,展现出她大无畏的精神。“至人见与执,不在千手眼”则指出真正的高人并不是看重千手千眼的形象,而是在于内心的修炼。
接下来的诗句揭示了观音菩萨修行到一定境界后的心境,她的心如同辽阔的虚空,无论风雨如何变幻,最终都会归于平静。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观音菩萨高尚境界的敬仰之情。
最后,诗人发誓在今生还在世间的时候,永远皈依观音菩萨,并与所有见闻者一起,共同追求无上正法,达到最高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余旧供观音比得蒋颖叔所传香山成道因缘叹仰灵异因为赞于后》是宋代诗人张守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公元11世纪左右,即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阶段,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诗词歌赋尤为盛行。
诗人张守在这首诗中的灵感来自于他的生活经历和对佛教信仰的敬仰。在他的生活中,他曾经历过人生的起伏,这使他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在那个时候,人们普遍相信神灵的庇护可以带来好运和幸福,因此张守对观音菩萨的信仰非常深厚。
同时,那个时期的北宋社会对宗教信仰十分宽容,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在民间广泛流传,人们通过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信仰的虔诚。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张守通过创作这首诗歌,表达了对观音菩萨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