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姝媚·樱桃
红缨悬翠葆。渐金铃枝深,瑶阶花少。万颗燕支,赠旧情、争奈武珠人老。扇底清歌,还记得、樊姬娇小。几度相思,红豆都销,碧丝空袅。
芳意荼縻开早。正夜色瑛盘,素蟾低照。荐笋同时,叹故园春事,已无多了。赠满筠笼,偏暗触、天涯怀抱。谩想青衣初见,花阴梦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鲜红飘带挂上翠绿草帽,越往下,金铃般的枝条愈发深沉,玉砌台阶上的花儿渐渐稀少。万颗胭脂豆,代表着难舍的旧感情,怎奈何珠宝易得而红颜易老。扇子下面的歌声清脆,依稀还记得当年樊姬风华正茂时的模样。多少次相思如烟,红豆已尽数消散,只剩下碧绿的细丝在空中摇曳。
美好的情意宛如早春的荼縻,恰在夜色如同玉石拼盘的时分,淡淡的月亮低低地照着。我一边推荐竹笋,一边感叹故乡的春天已经所剩无几了。满怀心事的礼物送出去,却偏偏触碰到天涯游子心中的忧愁。我总是想起那个第一次见面的青衣女子,她的身影如梦,在花影里若隐若现。

去完善
释义
《三姝媚·樱桃》是宋末词人王沂孙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描绘了樱桃的美丽与生机,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下是注释:
1. 红缨悬翠葆:描述樱桃果实的形状和颜色。红缨指樱桃果实;翠葆指绿叶。
2. 金铃:比喻樱桃果实上的小梗。
3. 万颗燕支:形容樱桃数量众多。燕支是一种古代胭脂,这里用来比喻樱桃的红色。
4. 樊姬:春秋时期楚庄王的王后,这里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
5. 红豆:古人常用红豆象征相思之情,这里的红豆代指相思之意。
6. 荼縻:一种蔷薇科植物,春季开花,这里用来形容樱桃花盛开的美景。
7. 素蟾:指明月。
8. 荐笋:用竹笋烹饪。
9. 青衣:古代官员的随从,这里用来比喻作者自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樱桃的美丽和特色,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感慨。上片主要描述樱桃的红艳和清脆的铃声,下片则通过回忆樊姬娇小的形象,以及感叹故园春事的稀少,表达出作者对于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这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人生和自然的深深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三姝媚·樱桃》是南宋词人王沂孙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274年左右。在这段时间里,王沂孙主要生活在江浙一带,他为人正直,颇有才华,却因时局动荡,未能在官场崭露头角。南宋末期,中原沦陷,金朝灭亡,元朝兴起,王沂孙的家乡成为了战乱之地。
在这个时期,民生疾苦,山河破碎,文人墨客们纷纷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担忧。王沂孙也深受影响,他以樱桃为题,借物抒怀,表达了对家园的思念和对国运的忧虑。在词中,他描绘了樱桃的美丽和短暂,以此隐喻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沧桑,同时也流露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三姝媚·樱桃》反映了南宋末年社会动荡、百姓困苦的现实,以及词人王沂孙本人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和无奈。

去完善